主页 分类 传记回忆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

第77章 076、碧血映日天地红——记东北抗联民族英雄赵一曼

这是郭沫若在1962年4月9日为纪念和歌颂赵一曼,所题写的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章。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一超,赵一曼是到黑龙江省珠河抗日游击区工作时的化名。她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进入宜宾城里女子中学,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领导宜宾地区学生运动,先后当选宜宾学联常委、宜宾妇委主席、宜宾学联妇协党团书记。这年底,经党组织同意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校入伍生总队政治女生大队。1927年9月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同学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回国,先后在上海、江西从事地下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干部奔赴东北。1932年秋天,她到哈尔滨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以后又兼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1933年4月2日晚上,她领导电车公司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她的文学素养也很好,为启发工人、妇女们觉悟,她常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在总工会办的刊物《工人事情》上发表。

1934年春天,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满洲总工会党团书记老曹在去一个秘密地点开会时不幸被捕,牺牲在狱中。赵一曼的处境也很危险。满洲省委决定,让她去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县(今尚志县)赵尚志所在的抗日游击区工作。 7月间,赵一曼化装成农村妇女,由派往游击区的工人老魏和医生张险涛陪同,一起去珠河。 当时抗日游击队缺少武器弹药,地方党组织通过关系,从伪军手里买了十几枝手枪和一些子弹,但由于盘查紧,运不出来,县委的同志们都很着急。这时,担任县委委员、妇女会负责人的赵一曼主动要求去完成这一艰险的任务。她带着一姓沙的姑娘,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进了珠河城。接上关系后,赵一曼到街上转了一圈,观察情况,想着对策。这时有一辆拉大粪的车慢慢悠悠地走过来,她猛然心一动,眼睛也亮了,暗自在心里说:“有办法了!”她赶忙回到住处,与地下党的同志进行研究。他们把武器弹药用油纸油布包好,找了一辆大粪车,把东西放在粪厢里。赵一曼和沙姑娘与粪车相距几十步跟着,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城门。

赵一曼还想方设法去缴敌人手里的枪。当时在通往帽儿山车站的公路线上,每隔五六里路就有一个警察哨所,每个哨所有五六个警察,有一部电话互相联系,赵一曼带着几个人一夜之间就机智地解决了几个哨所,缴枪20多枝。 1935年1月,哈东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赵一曼随第三军一部分队伍来到滨绥铁路北侯林乡一带做群众工作,不久她担任铁北区委书记。她动员铁北区青壮年农民组织起一支20多人的武装自卫队,打击日伪军。 一天,日军一个小队到铁北区的关门嘴子来“讨伐”。赵一曼把自卫队埋伏在敌人必经的山路旁。中午,日军从珠河县城向铁北区奔来。她等敌人走进伏击圈,大喊一声“打!”自卫队的快枪、土枪一齐开火,日军官从马上摔下来,敌兵大乱。她挥动驳壳枪,带领队员猛扑上去,把敌人杀了个落花流水。这一仗消灭十多个鬼子兵,缴枪20多枝。

赵一曼在铁北区创建的这支游击队,常配合第三军的主力部队作战。有一次,三军一师二团被两个营的伪军包围,激战了半天也突不出去。赵一曼得到消息后,带领游击队赶到,从敌人背后发起猛攻,打乱了敌人,二团立即组织反击,胜利突围。 这年秋天,赵一曼按县委决定,把游击队编入第三军新二团,自己兼任二团政治委员,王惠桐为团长。 1935年11月14日,她与团长带50名战士在珠河西安山屯一带与敌周旋。不料被坏分子向敌告密。15日晨,他们被日伪军包围。赵一曼发现两个日军军官在指挥进攻,便喊另一个战士:“瞄准那两个举刀的家伙。你打右边的,我打左边的!”“啪!啪!”两个鬼子官身子一仰,滚下山去。 夜色降临,赵一曼和王团长组织部队突围。她先掩护王团长带大部队突出去了。尔后,她带几个战士战斗到最后才决定转移。赵一曼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借爆炸烟雾,趁势滚下山谷……这场血战,二团共击毙日军古谷清一大尉等日伪军30多名。二团损失也很大。赵一曼左手腕负伤滚下山谷后,与铁北区委宣传部长周伯学、战士老于、妇女会员杨桂兰和交通员刘福生等5人会合,到小西北沟一个窝棚里养伤。6天后,他们的行踪被特务发现。11月22日晨,伪珠河县警务科指导官远间重太郎带30名警察偷偷摸到小西北沟来。他们来不及转移,立即射杀敌人。战斗持续两个小时,赵一曼左大腿骨被敌弹打中,不幸被捕。

敌人千方百计、软硬兼施,要赵一曼屈服。她忍受敌人折磨和伤痛,至死不屈,亦不暴露姓名和身份。 敌人为了得到重要“口供”,于12月13日夜里,把赵一曼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第一病房(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旧楼),并派南岗警察署管内邮政街派出所警士董宪勋、范迪民等,进行监视治疗。 经过爱国医生张柏岩三个多月的治疗,赵一曼的腿伤好转,已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敌人见她伤好,为了便于审讯,于1936年4月上旬,把赵一曼从人多的大病室换到单人的第6病房第2号室。赵一曼感到这个环境很有利,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争取同情者。 赵一曼经过精心挑选和深入的说服教育工作,争取到看守警察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的支持。

为早日脱离虎口,赵一曼和小董、小韩在病室里进行了多次密议,进行了必要的准备。由于赵一曼腿伤未好不能行走,市内出租汽车又不去外县,董宪勋特到轿房定做了一顶轻便小轿。 6月28日午后,韩勇义交给董宪勋一部分钱雇车、雇轿。当晚9时,他俩把赵一曼背出医院后门,坐上雇来的小汽车,开到郊区文庙附近。赵一曼又坐上了已经等在那里的小轿子,由5名轿夫抬着,在大风雨中向东奔去。途中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过了阿什河,于第二天早晨来到阿城县境内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董无策家里。由董无策帮助,当夜他们又坐上该村爱国群众魏玉恒的马车,奔往游击区,寻找地方组织。 6月29日晨,敌人发现赵一曼不见了,伪哈尔滨警察厅立即撒开人马四处搜查。他们知道赵一曼腿伤未好不能行走,必定得坐车,于是对汽车、马车加紧盘查。折腾了一天,找到了载过赵一曼的白俄司机,接着又查到小轿铺子的轿夫,知道了赵一曼的去向,于是连夜追捕。

6月30日晨,赵一曼她们走到离游击区只有20多里地的李家屯附近,不幸被敌人追上,赵一曼又落入敌人魔掌。 她被带回哈尔滨后,关进警察厅的拘留所里(今东北烈士纪念馆院内)。警察厅特务科的日本大特务、特高股长、警佐林宽重(外号林大头)亲自出马审讯赵一曼。凶手们施用了各种酷刑,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董宪勋受刑过重死于狱中;韩勇义在被审讯期间同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一个月的审讯和调查,什么也没得到。7月末,伪滨江省警务厅决定把赵一曼送回她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心情反而更加平静。 珠河城里站在街道两旁的群众,被赵一曼沿路高唱《国际歌》、《红旗歌》的英雄气概感动得流下热泪,心中燃烧着对日寇的怒火。马车来到小北门的刑场,两个特务来架她,她推开了。她移动因伤痛而艰难的脚步,迎着灿烂的阳光向前走去。她举起右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党的忠诚女儿、杰出的爱国者、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了。她以31岁的年轻生命和壮烈的战斗历程,谱写了一曲光辉的生命之歌!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