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传记回忆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

第106章 105、白衣战士留美名 ——记冀中军区卫生学校医生崔健吾

1950年8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主办的全国医药展览,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其中,一幅绘画吸引了众多观众:画面上是一位头包羊肚手巾、戴着眼镜的纤弱女子,面对恶狼般围逼过来的日寇,毫无惧色,大义凛然,手举石块,奋力击敌,巍然如一棵挺拔的青松。这位女子,就是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模范卫生工作者崔健吾烈士。她在负责护送50余名伤员转移时,不幸被敌人包围。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她为了掩护伤员,赤手空拳与敌人英勇搏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的隆隆炮声,把中国人民的心撕碎了。正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文学系学习的崔健吾(原名崔秀梅),响应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的号召,回到童年离别的故乡——河北省望都县建安村,叫弟弟崔静宜跑到建安村北二里的贾村,找到中共满(城)望(都)特区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去要求参加抗日工作。特区党的负责人胡振堂异常兴奋地对崔静宜说:“现在正需要干部,快让你姐姐来筹备妇救会!”几天后,崔健吾便到了贾村。从此,姐弟二人一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

满望特区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募捐,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组织抗日武装。崔健吾文化高、文笔好,在满望特区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和满望抗日政府主办的《民运》报担任主编,许多通俗易懂、笔锋犀利的文章都是出自她之手。这张报虽小,但它揭露了日寇烧杀掳掠的罪行,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抗敌前线的战绩,而且出得及时,散发很广,很受大家欢迎。 身为妇救会负责人的崔健吾,除了编辑报纸外,另一项工作就是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春节,满望特区抗日政府成立,崔健吾正式担任特区政府的妇救会主任。3月间,她出席了在冀中任邱县召开的冀中区妇女代表大会。1938年4月,崔健吾姐弟二人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敌后斗争形势复杂。1939年农历二月,县委通知崔健吾和另一名妇女王慧敏去参加冀中军区民抗军。在民抗军政治部,崔健吾负责《民抗报》的编辑工作。这个小报经常刊登国内外时事,报上的时事评论大多是崔健吾写的,那犀利的笔锋,流畅的语言,很受战士们的欢迎。此后,民抗军在八路军一二零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整编,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为了提高冀中部队人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冀中军区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到延安学习。于是,崔健吾和弟弟崔静宜以及王慧敏等,踏上西去的道路。

崔健吾一行从冀中出发,越过数道封锁线,到达晋察冀军区。这时他们才得知,抗大二分校到了晋察冀军区,组织决定,他们留在分校学习,不必去延安了。于是,他们又辗转到达灵寿县陈庄的抗大二分校。遗憾的是,抗大二分校没有女生队,崔健吾和王慧敏只好由晋察冀军区另行分配工作。崔健吾被分配到阜平县任妇救会副主任,王慧敏到唐县史家庄抗日民族第四中学学习。 1939年10月,随着抗日根据地的逐步扩大和抗日武装力量的急剧增长,部队卫生人员奇缺。为加强卫生工作,培训医护人才,晋察冀军区决定成立卫生学校(即后来的白求恩卫生学校)。三分区指名调崔健吾去卫校学习。按照她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妇女活动家或党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学医并非她的志愿和专长,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她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分配。1941年初,崔健吾从卫校毕业,被分配到冀中军区卫生学校任教员兼校医。

1941年8月,日伪军集中7万多人,在飞机的配合下,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清剿”等战术,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尸横遍野,火光冲天。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展开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9月上旬,崔健吾带领50多名伤病员,疏散到易县西马王村一带山区。 9月12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阵阵尖厉枪声从远处传来。崔健吾得悉“扫荡”的日寇正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扑来,便果断地决定带领伤病员上山隐蔽。 伤员行动不便,速度迟缓,刚刚爬到半山腰,敌人已尾随而至。那白色的膏药旗在绿树丛中忽隐忽现,刺耳的枪声响在耳边,连日本鬼子头上钢盔都看得清清楚楚。跑是跑不动了,崔健吾沉着机智地先将一部分重伤员隐蔽好,自己带着其余的同志,沿着隐蔽的山洼,向西南方向移动。

谁知西南方向的一股敌人,正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快速地包抄上来。在这生命攸关的危急关头,她沉着地对同志们说:“现在跑已经不是上策了,大家就地分散隐蔽。这里山高林密,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只要行动机警,敌人是不会发现我们的。” 伤员们在崔健吾的催促下,分散开来,分头找岩洞、树丛,伪装隐蔽。 崔健吾见大家都已安置好,便跑到山口,躲在一棵大树下,机警地观察敌情。眼看着一队日伪军越走越近,明晃晃的刺刀在阳光下折射出一道冷森森的寒光。崔健吾清楚地意识到敌人每往前走动一步,伤病员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不能再迟疑了!”崔健吾突然跃起身,拼命朝南面山坡奔跑。她故意弄得山石滚落,树丛摇动,把敌人吸引过来。

敌人发现了目标,急忙掉过头,朝崔健吾追来。密集的子弹嗖嗖地从她头顶飞过,但她毫不畏惧,继续飞快地奔跑,尖利的石头扎破了脚,她好像没有察觉似的。她只有一念头:把敌人引开,离伤员隐蔽地越远越好。 突然,一颗子弹打在她的腿上,她趔趄着,扑倒在地,喷涌的鲜血立刻染红了打着绑腿的裤子。 她忍着剧痛,挣扎着撑起上半身,迅速把随身带的伤员名册等文件撕毁扔掉。然后咬着牙,拖着伤腿,艰难地爬来爬去,把周围的一块块石头捡来堆在身边,准备同敌人决一死战。 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恶狼般的嗥叫声,敌人围逼过来,崔健吾怒目圆睁,奋力举起石头,拼命向敌人砸去。 包围圈越缩越小。这时,敌人才发现眼前仅是一个受了伤的孤身女子。停止了射击,一把把雪亮的刺刀直逼崔健吾的胸膛。其中一个军官模样的日本鬼子,将崔健吾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望着她鼻梁上的深度镜片,望着她肩头的红十字挎包,仿佛突然间醒悟了什么。他阴险地笑笑,操着生硬的汉语:“伤员的有?说出来,皇军大大地有赏,不说,死啦死啦的!”

崔健吾轻蔑地扫视了日本军官一眼,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强盗,滚开!”随即将手里的最后一块石头向日本军官掷去。 日本军官恼羞成怒,依哩哇啦地乱叫了一通。一把雪亮的刺刀凶残地朝着崔健吾的左胸扎去。 英雄的白衣战士崔健吾英勇地倒在血泊中,殷红的热血静静地渗进大地。 在崔健吾舍身掩护下,50多名伤员中绝大部分安全脱险。他们含泪诉说着崔健吾慷慨就义的情景,对这位年仅28岁,富有才华的战友寄予深深的怀念。 反“扫荡”结束后,冀中军区后勤部党委追认崔健吾为“模范共产党员”。 崔健吾,这个八路军女英雄的名字,在晋察冀军民中传颂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