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传记回忆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第18章 舌下潜流生祸患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余三 1620 2018-03-16
太学小学部跟大学部虽然同属一个学区,却属于分体建筑。中间有一条河流相隔,河水将小学部弯成半岛形状,十几座汉代典型建筑错落居此。 古人认为,凡是上了小学的学生,必须还要跟家人相连,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由学校和家人共同承担。 大学才是四面环水的雍丘之地,唯有一条小桥通过,大学学生才能在四面与世隔绝的天地中专心学习圣贤理论,完善自我修养,获得治世知识。 大学和小学的环境寓意深刻。 曹操已经十二岁,进入二年级学习,课程内容皆是、《小雅》、、《孟子》等教材的“故事版”初级课程。也会学算术、基本手工编织、写字、刻竹简。 太学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培养,学生在一年级学习辞赋经典,第二年就要自己作赋。在具体作赋问题上,没有一定之规,如同古人对音乐的理解“万声可颂”,作赋可达“万物可赋”。

皇帝刘宏就是在十二岁时作下质量上乘的《皇羲赋》,令天下学子争相研习。 由于当时竹简是流通的书写载体,很费时间,也很沉重,运输、保存都极为不便。这就需要人们不说废话,不写长文,不浪费资源。赋一般以四字为主,高度凝练,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也是提高他们的专业训练,如公文、奏表、书信、祭文等都采取赋的形式。教课先生几乎在每节课上都要求学生作赋,名为“每日一赋”。大规模的强化训练,别说人,就连猴子也会吼叫得有声有律。曹操进入小学部学习,虽然课业加重,但野性习气不改。只不过他隐藏得更深,玩的项目更高级,更有技术含量,比如骑马、射箭、投骰子、戏狗猎兔,鹞鹰捉鼠等。 宫内太监们铆足了劲想要跟士大夫们大干一场,此时的曹操年纪尚小,才得以避开即将到来的巨大灾难。

又一届太学生面临毕业,寻找门路做官做事的太学生们已经坐不住了。他们嗅到了春天的味道,多年来被压抑的情绪转化为蠢蠢欲动的激情,将他们及他们崇拜的偶像推向风暴中心。 李膺出身名门,他的秉性和身材一样宽直板硬。他任城门校尉还是曹腾的举荐,谨记曹腾教诲“为皇帝分忧,为国家效力”,坚持打击太监及太监们犯罪的亲属,太监连放假也不敢出宫,生怕被他抓住错误。曾一度被世人称颂为“太监克星”。陈蕃作为太尉为了救别人,多次被免官,可谓侠肝义胆。王畅出身显贵,其父王龚,官至太尉。为人清直雅俊,执法不偏不阿。 学者郭泰、贾彪只喝了半杯下午茶,就为弘扬三人编出一句口号:“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

这几句话很快便在学生当中流传开来。加上各方士子大夫们推波助澜,相互跟风,将陈蕃、李膺、王畅的名望推高到“领袖”级别。 三人的名声传播迅速,不可能不被太监们知道,也不可能不被太监们深恨。添油加醋的话传到刘志那里,刘志当即将几案上的盘子碟子摔个精光。“天下楷模李元礼”?在汉家天下的地盘上,谁敢用“天下”这两个字? 太监们常跟刘志泡在一起,自然知道他忌讳什么,怎么说才能刺痛刘志的神经。乘势重提黄琼丧礼,凭什么一介退休官员的丧礼能聚集六七千人?比皇城守卫还多数倍,要是他们借口集会,手里拿着武器,大汉帝国的天下就得改姓! 一句话如同点穴术般点得刘志身体僵直,两眼瞪大,凝视了太监们数秒钟。这还了得!老天送给他的天下怎能任旁人贼视?下令彻查李膺、陈蕃、王畅三人,若证据确凿,便以其罪治之。

太监们乘机谏言,虽然可以惩治三大领头者,他们三人的拥众何止千百? 刘志紧张起来:那就再查出他们的同党,以同罪论处! 身为太尉的陈蕃要将这件案子挡住,理由是这个案子所牵连的都是海内著名人士,而且这些人都是忧国忧民、尽忠国家和皇帝的人。如果将他们法办,没有明确的罪名,恐怕难以服众。 陈蕃认为只要他不签字,太监们就不好去州郡抓人。如此完全跟皇帝站在了对立面。他不知道,皇帝要办的就是这帮海内名人。至于他们忠心不忠心,天底下有的是忠心的人,只要给他俸禄和地位,谁都会忠心于皇帝和国家。 你陈蕃不签字,寡人我一样可以抓人!必须让你知道,天下谁说了才算! 这场浩劫将如何演变成一场巨大的龙卷风,将诸多无辜士子卷入其中?又是如何成就了曹操“英雄”之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