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外人士坦言,政府需要对过热的经济加以控制,如果过度增长得不到政府的控制,中国经济将面临严重风险。 ★先后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和温家宝都没有要遮掩问题的意思。他们都是实干家,想在中国建立起强健稳定的经济体制,明白在数据上做文章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8年底,全球金融体系曾经濒临崩溃,最终之所以得以避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两个经济体的融合。 ★通过宪法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保护,标志着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投机。 在这一章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虽然他认为中国金融体制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他相信,随着规则机制的建立和透明度的增加,中国金融体制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作者也惊诧于中国企业的迅猛发展,在作者眼里,“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企业涌向中国市场的时代,那么21世纪初就是中国企业到华尔街淘金的时代。”本章的看点集中在,作者站在第三方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对中国金融体制进行了认真而严肃的评论。

在2004年年中,听到这样的评论一点儿也不奇怪: “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了!” “现在就断言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还为时过早!” “中国急切地试图实现经济软着陆!” 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广泛共识,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不稳定的,也是不平衡的。软着陆是可以期待的最好结果。如果能够实现软着陆,中国经济就不会突然崩溃,只是增长的速度会放缓而已。而硬着陆的状况则更接近于经济崩溃。无论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中国经济的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