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中国高层新智囊

第20章 “RMA”关键人物,欣赏科索沃战争风云人物科瓦什宁

中国高层新智囊 章晓明 2241 2018-03-18
曾有人问熊光楷,在与国际军事界的交往中,他最欣赏哪一位当代外国军事将领。熊光楷公开表示他最欣赏俄罗斯的科瓦什宁将军。 科瓦什宁将军是俄罗斯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执政前期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被认为是俄军队的少壮派。科索沃战争期间,面对美国及其北约对科索沃的进逼和轰炸,科瓦什宁大将发出强硬声音:“如果俄罗斯面临生死选择,那么俄武装部队的一切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都应被利用。”战争后期,科瓦什宁采取先斩后奏之法,未得到叶利钦的同意,便下令俄罗斯200余名空降兵鬼使神差地出现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的机场,从而打乱了北约的整个部署,使北约在科索沃单独执行维和任务的如意算盘落空。 普京上台后,科瓦什宁与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就俄军发展战略曾有十分激烈的争论。谢尔盖耶夫曾表示,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都是通过核武器进行的。作为原俄战略导弹部队的总司令,他想把削减常规军队的费用花在核武器上。而科瓦什宁则主张把用在核武器上的钱用于常规力量建设,因为“俄罗斯最直接的安全威胁就是来自其最邻近的国家”。俄军对车臣战争的胜利似乎进一步佐证了科瓦什宁的观点。因此,普京总统准备牺牲“核武器发展潜力”来发展俄常规力量。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普京总统意识到科瓦什宁对核武器的排斥事实上削弱了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与他的军事大国思想不相适应。为了使俄罗斯沿着战略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平衡发展的方向走下去,普京决定重新调整俄罗斯的军事发展战略,并于2001年撤去了科瓦什宁的总参谋长职务。

在熊光楷看来,撇开人们对科瓦什宁的争议不说,科瓦什宁是一位在俄罗斯军事改革、军事外交方面很有成就的军事战略家。比如他在军队建设上率先提出俄罗斯不能背上沉重的战略火箭军的包袱,应将其变成战略火箭兵,同时建立一个航天兵种,以成为未来的“天兵”,因为未来空间战争有可能加强。他提出俄罗斯军队分三个军种(即海军、陆军、空军)和三个兵种(即空降兵、战略火箭兵、航天兵),这是个很大的改革。 熊光楷认为,一个高级将领仅仅有敢上战场的勇气是永远不够的,尤其在现代战争中,军事战略的研究和战略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自进入总参以来,他一直没有放松对军事战略的创新研究,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3年4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身着一身西服,突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他今天在这里以教授的身份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作“新军事变革问题”的专题报告。

“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的英文原文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简写为RMA。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及战略学界就开始运用这一提法并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而在这之前,由于冷战结束,一场新军事变革已经悄悄萌芽。当时的基本判断一是两极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仍时起时伏;二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94年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批准成立了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美军有关RMA的研究工作。这是美国官方首次公开承认和使用RMA这个词组。

中国对新军事变革的关注与世界同步。1991年海湾战争刚结束,江泽民就敏锐地观察到了高新技术在现代作战中被更多运用这样一个特点,多次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军队重视研究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当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的熊光楷便开始系统地研究世界各国新军事变革的特点,成为中国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研究人员和重要智囊。 熊光楷的这次报告主要是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他将伊拉克战争分为斩首、震慑、扩大战果3个阶段。他认为这场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反映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三大趋势,即武器装备智能化、军队编制体制精干化和作战样式体系化。而武器装备智能化具体表现为各类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战争的主角,精确制导武器占战争总弹药量的比重增加明显:越战时为0.2%,海湾战争时为8%,科索沃战争为35%,阿富汗战争达60%,伊拉克战争还会更高。军队编制体制精干化具体表现为军队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人数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指挥控制自动化则利用数字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作为战争的神经中枢,对战争进行指挥控制;作战空间多维化方面,过去一般是陆、海、空三维,现在运用的已增加到海、天、空、地、电磁五维;作战样式体系化包括空地一体战、空地海天一体战、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等。

在他看来,中国必须在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伊拉克战争,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又不能好高骛远”。“中国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防御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针对伊拉克战争中期伊拉克方面做的非正规抵抗,熊光楷认为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他分析说:“我们既不要忽略战争中高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忽略战争中人的作用。”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人本主义,世间万事万物都应以人为本,“因为一切高技术战争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人还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2003年6月5日,身着便服的熊光楷迈着军人的步伐,出现在中央统战部的会议大厅。这次他是应中央统战部的邀请来为党外人士作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报告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智慧的中国军人肩上所承载的全部光荣。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