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王石管理日志

第357章 12月22日 当年那些书

王石管理日志 陆新之 970 2018-03-18
大学三年期间,对专业不感兴趣,时间用在自学英语和政治经济学上。毕业后从事铁道工程,政治经济学和英语都派不上用场。三年后,却因英语的基础转行到了外贸部门。 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同别人思维方式不一样,总能在信息把握、市场判断上快半拍。什么原因呢?因为有阅读英文能力,信息的收集上处于优势,再者大学期间自学政治经济学的训练,使自己对商品经济规律有了方法论上的掌握。自知做企业还需补很多书本知识,就利用到香港办公的机会购买财会、企管书籍。头两年,白天辛苦一天,回到住处无论多晚也要自学两个小时的课程。 到了80年代中期,惊喜地发现国内出版界开始大量出版过去被视为禁书的种类,令我开心智的是一套“走向未来丛书”,尤张五常先生《卖橘者言》、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增长的极限》、科尔内《增长、短缺与效率》……犹如紧闭的屋子,窗户洞开,一股清新空气扑面而来。阅读次数最多、爱不释手,又无法连续阅读的是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上、中、下三册,用了两年的时间才通读了一遍,汤因比对人类文明都要“经历萌芽、兴旺到衰亡”过程的观点却改变了我传统认知的世界观。朋友推荐的黄仁宇亦让我找到审视中国历史的新视角。

虽然伟大的企业家没有一个是读书读出来的,却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可以不读书。 企业家和一般人不同。他们是一群主体意识极强的人,很少迷失自我。他们能轻松判断出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并善于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目标。 第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是没读过什么书的文盲。没有读过书的优势是不受保守的传统文化的束缚,敢闯、敢干。在那个初创时期,知识并不重要,甚至可能是包袱,所以,无文化者成功了。但是,创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能笑到最后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必须从经验型企业转变为制度型企业。经验型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没有文化,不读书,依靠个人能力和过去积累的经验取得成功;但制度型企业是一定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知识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固然来自实践,但绝不是一个人的实践,而是千千万万企业家的实践。学者把这无数企业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来,写成书,就成了理论,可应用于创立和管理制度型企业的实践。

很多看上去和商业生意没有直接关系的书,实则能通过启迪智慧,增加涵养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眼光和判断。因此,企业家也应多读杂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