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第13章 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为基础,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针对中国现阶段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中国将在七大领域重点培育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七大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 1.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高速铁路、大型飞机、导航卫星、海洋工程设备等。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5.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的发现和应用。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6.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7.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产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4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争取达到15%左右(10万亿元以上),并吸纳、带动就业能力的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参与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预测,如果“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能顺利实现,那就意味着10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22.5%~31.5%。支撑这一发展速度的主要动力来自新兴产业中一批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的龙头企业。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