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2020期盼中国

第5章 4、大时代规律:阶级分离,主导社会体系的彻底重组

2020期盼中国 陈斯文 3424 2018-03-18
在崇尚自由经济的新体制下,一切商业行为都是以牟利为根本目的,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资本的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聚敛了多少财富,都不可能得到满足。 于是,财富从大多数人手中,迅速地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从而引发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马太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贫富不均,之所以会出现社会阶级分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的意志在起作用! 主题介绍: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自由经济下的资本集中——垄断阴影下的心理贫困——拜金信仰的源泉 在上世纪的美国,一位名叫莫顿的科学史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根据他的观察,社会对于那些已经获得了相当荣誉的科学家,总是不吝给予更多的荣誉,与此相反的是,对于那些未成名的科学家,社会却迟迟不愿承认他们的贡献与成绩。

这是一种古怪的社会心理现象,根据圣经里的一段故事,这种心理现象获得了它的名字:马太效应。 简单来说,所谓的马太效应,无外乎荣耀者愈荣耀,卑微者愈卑微,再简单一些,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马太效应绝对不只存在于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中。 我们所知道的是,早在这一准确的理论描述进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社会阶层就已经静悄悄地分离开来,向各自的极性流动而去。 如果说,有人对这一阶级分离的现状无知无觉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把这种现状的社会效应表达出来就足够了。 中国社会,目前正朝着贫富两极分化的方向走去! 我们看到的是,昔日里资源的掌控者,如今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资源垄断,而那些数量最多的普通劳动者,其中一部分甚至已经濒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古人曾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广厦万千,贫者屋无片瓦。”很不幸,这样的情景,目前正上演于中国的社会之中,并且要比预言来得更加惨烈。 如果把过去的社会阶层比喻为一座金字塔的话,那么,从2000年开始,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就已经腾空而起,并且抽走了几乎全部的资源,留下的只有遍地瓦砾。 现在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这样一座稳定的金字塔构型,何以会在短短的10年间土崩瓦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这一变化,它对我们社会体系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在大时代的后半程中,这条隐性规律究竟又会如何发生作用? 贫富分化是商业社会的一种演变趋势,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不会有分化现象出现的,在那个全民“月薪三十六块”、凭票供应、由行政级别区分福利待遇的时代里,这种差距即便有,也决然不会像今天这样明显。

然而,一旦我们的体制走出以生存为目的的时代,自由经济就会自然兴起。 在崇尚自由经济的新体制下,一切商业行为都是以牟利为根本目的,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资本的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聚敛了多少财富,都不可能得到满足。于是,财富从大多数人手中,迅速地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从而引发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马太效应,更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 鉴于此,我们再次挖掘到了一条有价值的规律: 在新经济条件下,之所以会出现贫富不均,之所以会出现社会阶级分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的意志在起作用! 简单地说,我们旧有的经济体系,是依靠国家严格管控、各部门分头划分、各行业各行其是而形成的一台低效率机器;在这样计划严密的体系下,那个掌握资源的阶层既找不到资本的出口,也没有机会来对手中掌握的资本进行调动,因此和普通民众相比,他们占据的优势并不大。

然而,资本能够带来超额的剩余价值,这既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又是商业社会铁板钉钉的经济规律。 利润最高的社会财富,大多数集中在房产、地产、矿山、高级资本市场、海洋等领域,这些都不是普通百姓所能问津的。假如有人提议,要求废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市场配置来实现社会公平,那么这个人不是居心叵测,就是极度天真。 在任何一个国家,普通的百姓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这些领域进行开发,只有那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拥有原始资本的阶层,才有可能从事这一社会工程。 有资本就可以雇佣劳动力、有资本就添置购买设备、有资本就可以引进技术、最重要的是,有资本才拥有市场准入资格,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普通人是绝无机会染指半分的。

当普通大众猛然醒悟的时候,原始资本阶层早已经夹带信息,驱动资本在市场里扑打多年,以手中的资本开发出更多的财富,由此就实现了资本增值,跃升为中国的新权贵阶层,进而将市场垄断,而垄断了市场的权贵阶层必然追求超额的利润,无休止的经济压榨,只能让普通大众更为贫穷。 在国家早期没有对信托业进行垄断的时候,普通的民众阶层根本不可能从这一行业中得到利益,因为整个行业都被类似荣氏父子这样带有“资本身份”的企业家所垄断了。 一方面,他们拥有普通民众想也不敢想的强大资本,另一方面,他们与国家的关系极度紧密,甚至于本身就是政府官员,这样的先天条件,使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市场。 在这个例子中,是相当典型的权力与资本相结合,所以它资本扩张的速度也最迅速,当亿万民众还在为一台彩色电视机而忙碌不已的时候,荣氏父子就已经奠定了后来大陆首富的基础。

资本垄断,对社会阶层分离的作用,就是这样令人触目惊心。 当社会阶层分离,贫富差距拉大的时候,带来了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民众阶层的心理贫困。 所谓的心理贫困,指的是对比参照所产生的错觉。当我们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尽管物资匮乏到最低的生活标准,但放眼四海,都处于同一处境,那么即使是多得到一张两斤的全国粮票,也会另我们欣喜万分。 因为不存在对比,自然也就没有寒酸的感觉。 而在当下的经济体制下,尽管我们已经不再为过年吃饺子而发愁,但眼望名车豪宅,大厦林立,富豪资产排行榜上的天文数字,那么我们的心理欲望就很难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卑心理就成为了必然,我们会毫不怀疑地认为自己过着贫困的日子。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除了在贫富差距上竭力抹平,要求人们为社会贡献之外,国家同样倡导勤劳节俭的社会风气,即使是国家领导人,也能起到表率作用,以崇高的精神文明来引导民众。但当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开来,原有的社会资源掌控者,成为最强大的垄断资本时,这种建设平等社会的愿望顿时成为了泡影。 市场经济,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 社会丰饶,却带来了民众的心理贫困。 在市场经济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生活的参照对象无非是左邻右舍,富裕的家庭,无非是有一个在肉店工作的大儿子,粮店工作的二儿子,开汽车的三儿子,贫困的家庭,也无非是少吃几顿肉,坐不上解放车的驾驶楼而已。比对的参照体系相差无几,贫富的感觉并不强烈,因此对社会的抱怨心态也远没有那么强烈。

但社会阶层的分离,却为民众阶层的生活笼上了一层巨大阴霾。 我们的物质生活再丰饶,家里的电器、粮食无论有多少,都不能和那些新权贵阶层相比,把我们每月的工资与垄断资本的利润相比较,贫穷的感觉立即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错觉,更严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形态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民众阶层正在受苦受难,国家的经济正被一小部分人拉向深渊。 这种对普通民众的心理伤害历时已久,特别是当我们目睹少数权贵阶层鲜衣怒马,以各种视觉冲击强化民众对于贫穷的感觉,于是社会不公平的心态大面积扩散,直到延续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进入新千年的大时代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更加天翻地覆。 在阶层分离的过程中,神奇的资产数字令人咋舌,资本的累积速度超乎想象,我们可以到处见到那些操控资本的大鳄,如同传说中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天马行空般地恣意任为。

于是,在一个没有上帝,没有信仰的国度,这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资本操控者,就成为了商业时代中,拜金教中的神像与教主,他们的人生传记,就意味着这个商业代的成功史。 当人性中的贪欲成为了人生驱动力,当利益的渴望成为社会燃料,当资本玩家成为了成功者典范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金钱堆积起来的环境中。 我们大多数人缺乏明确的信仰,于是开始将金钱作为新宗教,成功学则成为了新的人生准则,一旦在商业领域失败,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这样的变革是全社会性的,从心理贫困现象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思想上的变革就伴随着大时代的前半期席卷整个中国。我们的传统思想,正在被一种多元的新思想取而代之,而这种新思想,也正是未来财富的契机所在。

如果说,你在社会阶层的分离中不幸属于民众阶层,那么,假如你还没有领悟到新思想的真谛,那么就意味着更大的不幸。 拨开又一层迷雾,在大时代的后半程中,谁掌握了新的思想,谁就在同等起点的民众阶层中掌握了最有利的资源。 那么,新思想是什么? 它又是如何萌生的?它究竟会对传统思想,传统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 我们的寻找仍未完结。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