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大国旋律

第5章 中国特色的内涵就是两个超越

大国旋律 叶教慎 991 2018-03-18
您刚才说到,跟“两到三代人很忙很忙”有联系的一个时间概念,是70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不能更往前推算?1964年开三届人大,周恩来不是已经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毛泽东不是已经在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加上了“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975年开四届人大,周恩来不是已经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重申了“四个现代化”?(周恩来) 1964年、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您注意到这一点,也很好。我刚才也已经说过,如果从建国起,即从1949年到21世纪中叶,大体100年,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不是那样宽泛,而是专指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开创的新道路。关键是在于有了改革开放这样一种“中国特色”,而这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充分展开的。 现在人们越来越看得清楚,这个“特色”的内涵,就是“两个超越”。一是超越那种旧式工业化道路,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所必然带来的资源争夺大拼杀,而要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向和平崛起。这是世界近代以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二是超越那种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拒绝和平、发展、合作,一股劲儿地争霸、称霸的冷战思维,勇敢地实行改革开放,即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通过学习、借鉴乃至引进人类文明的各种有益成果,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走向和平崛起。这也是世界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您看,“两个超越”,两个“前所未有”,决定了我们所开创的道路是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已经走了25年,还要再走45年,一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试问我们中国这样一个13亿到15亿人口的、原来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大国,用70年来完成这件事,时间算不算长?我认为不算长,即便是从建国算起的100年也并不长!请看世界经济史上,产业革命以来用了250年时间,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量也才刚刚15亿呀!所以我曾经说过,中国人用100年时间,在15亿人口的大国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这样双重使命的现代化,实在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深刻的,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社会大变革。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