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农民创世纪

第51章 大学生妻子

农民创世纪 吴晓波 1919 2018-03-18
28岁的应广良在许多人眼里是值得惊羡的时代宠儿。 他生活的永康县是国内最大的小五金集散地,1990年,他接手父亲经营的私营华通电器公司。那时这家企业已拥有资产百万,年产值:300多万元。 可应广良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于是,这一年盛夏,这位永康芝英镇三村的农村小伙子和同镇另外三位与他同样年轻的私营业主一起,骑上摩托,一路豪情,长驱京都求学。 求学求知却又求来了“凤凰”,这大概属始料不及。 在偌大的北京城,他们四人壮着胆儿访清华,探北大,最终叩开了中国人民大学庄严的校门。一番坦诚的表白之后,校方被他们炽热的求学热情所打动,同意接收他们就读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使之成为人大有史以来第一批为期两年的自费进修生。

四位腰缠万贯的私营老板的出现在人大校园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他们自己却心静如水,埋头苦读。 为了快速提高英语水平,他们找到学校大学生服务中心,希望聘请课外辅导教师,吃点“小灶”。 就这样白白净净、清清纯纯的劳动人事系劳动经济专业89级女生魏雅清,操着一口漂亮的英语,闯入了应广良的生活。 “我当时主要是出于好奇心。”魏雅清回忆说,“社会上,校园里对私营业主的议论很多,什么剥削发财,唯利是图,浑身铜臭味等等,我倒想探个究竟。” 诚实、成熟、干练,这是一段时间后,魏雅清对应广良得出的最初评价。尤其是应广良那强烈的事业心,给魏雅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小应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可一谈起自己的公司,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告诉雅清,自己父亲原是乡间一个极普通的手工匠。1985年,在热腾腾的富民政策推动下,全家人东挪西借,凑了1.2万元,在当地的小五金市场中开了个铺子,几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小工厂。凭着勤劳的双手,凭着比常人多十倍的艰辛,厂子日渐红火起来。“要说钱,我有,够快活一辈子。可我总想再加倍奋斗一番,给自己、给社会留_F得更多些。正为了这,我才千里迢迢赶到高等学府,给脑瓜子充电、加油。”

彼此不断加深的了解和共同的志趣,悄悄地使两人坠入爱河。 爱情的选择并不总是浪漫的,毕业后何去何从,作为生在南昌,长在都市的知识女性,能过得惯想象中贫穷、枯燥的乡村生活吗?有一年寒假,满怀忐忑与疑惑,魏雅清随应广良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眼前的永康芝英镇活脱脱已是一个“乡村里的都市”:铺着水泥路面、店铺鳞次栉比的商业大道,一栋紧挨一栋令城里人惊叹不已的农民别墅。白天,年创产值三亿元以上的1200多家集体、私营企业机声隆隆;入夜,十余处文化馆、影院、舞厅华灯竞放,笑语欢歌。在小镇上,魏雅清听到了无数农民奋发创业的匆匆脚步,摸到了中国农村怦然跃动的强劲脉搏。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用武之地!魏雅清终于确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坐标。

1993年7月,揣着经济学学士证书,提上简单的行囊,魏雅清正式来私营永康华通电器公司报到,就任公关部经理。 从一开始,魏雅清就没打算做阔太太,当花瓶。8月,她直奔省城,与浙江电视台洽谈公司广告业务;9月,再出奇招,举办了声势颇大的“华通杯”永康市首届影视歌曲卡拉OK大奖赛。一时间,公司形象脱颖而出,声誉鹊起,引来各方啧啧称赞:“大城市的知识人有胆识,眼界宽,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得到妻子的鼎力相助,应广良如虎添翼,就连走路都是。噔噔”作响。他先后发明了三项国家技术专利,运用这些专利生产的电炒锅、电暖锅等产品投放市场后极为抢手。不久前,公司又投资250万元,新建了4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并购置了机器设备等,预计今年的产值可增至2000万元。

应广良夫妇不能说不富有,然而享受财富似乎不是他们的嗜好。他们至今仍与父母、兄弟合住一处。这是一栋几年前盖的并不起眼的灰色小楼。没有满壁生辉的装修,没有豪华的摆设。夫妻俩十余平方米的新房也普通得令参观者颇感失望。 打开衣柜,属于雅清的衣物中,找不出几件与主人拥有的财富相称的时装精品。“论银行存款,我们在本地只能算得上穷人。”应广良说,“但看到公司一天天兴旺,看到全镇经济一天天繁荣,就是自己最大的享受。” 更有趣的是,当年与应广良一起去人大求学的几位同伴竟也大多良缘喜结。胡建已娶了一位女研究生为妻。他的私营企业力士达有限公司甚至租赁了江西省一家有5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国有企业,越办越红火。名下拥有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私营永康市铝业总厂的胡清,则恋上了人大投资系的一位张小姐。

“说心里话,娶女大学生为妻,绝不是为了赶时髦,给自己脸上贴金。”应广良解释道,“刚开始办厂时小打小闹,肚里那点货倒也勉强对付得了。随着企业的壮大,技术要更新,管理要上档次,这就像登楼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求知识、求文化的冲动,再加上命运的巧合,这种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跨城乡、跨阶层的姻缘成为事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