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当代小说 香港方物志

第33章 《芬芳的港》

香港方物志 叶灵凤 1067 2018-03-19
《芬芳的港》 “芬芳的港”,是外国人对于“香港”两字的意译。有不少外国人,由 于在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广东来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习惯到香港岛西 端近香港仔处的一条大瀑布入海处取淡水(至今这地方仍称为“瀑布湾”, 瀑布却因上流水源被截断,已经枯竭了),遂误解了“香港”命名的来由, 以为是由于水质甘美芬芳而起,遂译成“芬芳的港”。其实是误解了。香港 的“香”,是由于当年东莞特产的“莞香”由石排湾出口而起,并非由于瀑 布湾的水质芬芳。 安德科与兴顿两人合著的这本《芬芳的港》是一部香港简史,本是准备 作中学课本用的,篇幅并不多,可是由于编写的方法很别致,文字也简单明 了,因此倒成了也适合一般人阅读的一本香港简史。(G. B. Endacott and A.

Himton:Fragrant Harbour.) 本书共分十二章,每章又分成若干小节,各有小题,每章并摘录有关文 献一题,以见当时对于新涉及的这些事情的舆论和反应,更附以复习用的问 题若干。这部香港简史初看起来好象近于零碎不连贯,其实它已经将这个殖 民地的形成经过,它的特征和发展情况,以及历年的一些重大事件,全都扼 要的介绍给读者了。 本书附有若干插图,大都是采取新旧对照方式,表示了香港面貌的变化 和发展。 卷末有附录三篇,一是澳门小史,一是香港的一些有趣味的地方,另一 是历任总督的姓氏和任期。作者在本书卷末附了一篇澳门小史,这不仅因为 港澳关系很密切,而是由于在鸦片战争的前夜,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曾

起意想占领澳门,取葡人的地位而代之,可是这意见不为伦敦所接受,这才 退而求其次,向林则徐的继任者琦善索取香港,因此香港这殖民地的形式, 可说是由澳门所促成的。 附录第二篇《香港的一些有趣味的地方》,可说是本书内容最有趣的一 部分。作者以八十一个小题,叙述了香港、九龙、新界以及离岛上的一些古 迹建筑和古老道路的遗迹等等,这些都是在其他外人所写的有关香港著作里 很少读得到的资料。 作者在叙述香港一些街道命名掌故时,很替当时的英国商人攫取了这个 殖民地的义律抱不平。因为许多早年次要的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姓名 作纪念,惟独取得香港岛的商务监督义律,却没有一座山,一条街道,或是

一座建筑物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据说今日中环衔接云咸街,穿过坚道通 往罗便臣道的“基利连拿”(俗称铁岗),本来命名为“义律谷”,后来遭 英国商人反对,遂改成了今名。其实,反对他的不仅有当时到中国来贸易的 英商,就是维多利亚女王也对他擅自取得香港岛曾加以谴责,将他调遣回国, 另派砵甸乍爵士来接替。义律可说吃力不讨好,难怪《芬芳的港》作者在百 年之后要为他抱不平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