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曹操·魏武雄风

第67章 六十六、大西北的大决战

曹操·魏武雄风 子金山 2142 2018-03-13
聪明人如果显得傻里傻气,那肯定是把你作为了傻瓜对待!一般这时候你需要小心了,离吃亏可能不远了! 曹操的不扯正题、胡说八道实乃绝世神功、旷古妙计!然而对于曹操突然变得半傻半絮叨,韩遂莫名其妙,马超疑虑重重:韩遂说的是真的吗? 马超理所当然的要怀疑了,因为这不合常理呀!且看明日怎样?第二天曹操话题更稠了,上聊天文,下聊地理,聊皇帝在金殿上着迷“黄段子”,聊迷路的大学生借宿铜雀台,就是不说正经事,最后索性大大的秀了一回:向西凉兵做开了即兴演讲! 这曹操大名最近在西凉军中可是火爆的很,马超本来就被雍、凉二州的军民视为天神一般,现在又出了个能把马将军打得没脾气的曹操,哪个不欲一睹曹公风采? 大家都是追星族,抄来得文章更热销,最好能让曹操签个名,省得便宜了郭安之流!众军连队列也待不住了,俱往前挤,后面大喊:“挨号排队!不准加塞!”

曹操的部将、谋士们却是早就预料到了曹操的安全问题,要是被对方阵营的“粉丝”们给挤扁了曹丞相,那才是因福得祸呢,据史载:诸将曰:“公与虏交语,不宜轻脱,可为木行马以为防遏。”公然之。贼将见公,悉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魏书、武帝纪) 也就是说,曹操在早就准备的“木行马”防护下,开始了即兴讲演:“汝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魏书·武帝纪》) ——看见了吗?你们不是想看看我曹操吗?咱也是人那么高、腰那么粗。没长四只眼睛两张嘴,但是,咱的心眼多——这可没法瞧见…… 不是曹操置生死于不顾,耐心去做敌军士兵的统战工作,而是手握强兵心不慌,背后不远,曹操待命检阅般列队了五千铁骑,便是那闻名中外的曹操近卫虎豹骑:盔甲明亮,马烈人雄,刀枪耀眼,牌盾森严,关键是五千骑如同铁铸,战士犹如木雕,连表情都是那么肃穆划一,与之相比,乱哄哄的西凉兵竟如散沙一盘!

这样下去怎么能行?马超对韩遂的汇报谈判进程不能相信了,去推心置腹的谈谈? 一进韩遂军帐,正好看见了曹操给韩遂的来信,韩遂却也主动让马超共同拆读,打开看时,马超终于要当场质问了:“怎么信中到处都是涂抹遮掩的污迹?” 是啊,怎么书信中到处都是涂改的墨迹?韩遂也问出了口。 你这是问谁? 是啊,咱该问谁? 我问你呢! 我问谁呢? 要不,咱去问问曹操去吧,是一时疏忽,把草稿给寄来了? 忽悠谁呀?马超大怒!拔剑欲火并当场,众军急劝,马超掷剑而去,韩遂心中苦冤,却无从分辨,干脆率部独自开往凉州,不玩了,行吧? 次日,马超亲自率部与曹操谈判——是用长矛说话的谈判,曹军出动答话——大家都是使用同样的语言。西凉军势减彪悍不减,马超铁枪玩成了个竹蜻蜓,战阵布成了艘“宙斯盾”,胯下烈马,来往驰骋,部下铁骑,左右冲杀,曹军虽人数众多,却被逼迫的步步后退,眼见崩溃在即!

步步后退到了冰城大营,却无遐入内避战,众将士只得拼命求生,回身与马超军死拼,人到绝处力倍增,竟能把西凉军堪堪抵住,不过总体战局七分被打,三分还手,双方已成混战,曹军劣势。 马超见不能速胜,心中焦躁,不顾部队人怠马疲,加倍催军死战,西凉全军近似疯狂,曹军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 背靠大营的曹操终于等到了放出“掌中雷”的一刻! 随着曹操的令旗挥动,曹军中战鼓大作,号角扬起,伴随着令人心弛神摇的战鼓号角,曹军大营军门打开,五千虎豹骑如同脱缰般扑向了混乱的战场! 弩箭待弓,杀气却入目;铁骑未至,雄风已夺神! 疲惫苦战许久的西凉兵怎经得起这般生力冲杀?战局瞬间大变,全体曹兵士气陡振,西凉兵一时胆裂,有组织的攻杀随着部队的混乱烟消云散,自觉首先转马而逃的个别士兵迅速传染了他人,大部队已成崩溃之势!

马超率亲兵千余铁骑舍命顽抗,却是止不住主力大队的溃败,只得含恨冲出乱军,洒泪告别战场,他知道:大败已成定局,能脱身即是侥幸,但自己的父亲、全家、全族危险了! 马超的预感是对的,随着马超带残兵步韩遂后尘远逃凉州,曹操一举扫荡关中,追杀西凉诸部,阵斩李堪、成宜,围杨秋于安定,杨秋被迫束甲投降。对投降的杨秋曹操格外宽大:迁讨寇将军,位特进,封临泾侯。 但对马超却没有那么大度量了,在留夏侯渊驻防长安的同时,后方许都大开了杀戒:建安十七年五月,卫尉马腾及全家被戮,三族被灭,只走脱了一个易容化妆西奔的马岱,这是马超的叔兄弟,马氏全族之中,就给马超留存了这么一个手足帮手。 西北战役的总结大会上,曹操得意非凡,向诸将解释起敌我胜败之关键,运筹用兵之诀窍——五十七了,岁月不饶人,该重点培养接班人了!

“敌军守潼关乃我所愿,我军入河东贼必守诸津,则黄河未必可渡,我盛兵向潼关实乃诱敌于此,如此西河必空虚,徐晃、朱灵二将才能得以轻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马超不能与吾争河西,实因有二将之军威胁其侧背。 尤其是,我军连车树栅,构筑甬道而南,供我辎重,马超割地求和不是因我有坚垒,实是我河西大军之势威逼!吾顺言许之,皆因积储士卒战力,一旦出击,便是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至于为何贼援军每一增添,我便欣喜,实因关中长远,若西凉各部依险阻守,我军没有一二年时间怎能平定?今主动集结,其兵员虽多,但指挥未必统一,诸部相互之间也未必服气,军多而无适应的主事之才,我军只要尽力,必然一举可灭!能省却我军许多人力物力,我当然要高兴了。”

西北大定,现在到了一雪赤壁之耻的时候了!孙权小儿,脑袋准备好了吗?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章节
章节
设置
设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