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曹操·喋血中原

第85章 八十四、决战前夜的蝴蝶效应

曹操·喋血中原 子金山 2378 2018-03-13
别看袁绍对曹的作战败多胜少,但袁绍心里现在反而更安定了,他明白,曹操现在是真正的被自己困住了,前面的八个月,恰如一个人在娘肚子里的时间,是痛苦的孕期,现在“胜利”这个婴儿即将早产了!袁绍好似已经听到了她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对于曹营内部的情况,袁绍几乎是一清二楚,因为自己已经收存了大量曹营人员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密信,曹操的军粮将尽,而且许都的存粮也逐渐供应不上官渡所需了,只要自己再按目前的方略坚持下去,自己就能生擒快要饿毙的曹操,一想到那时的情景,袁绍不由心里一阵激动。 自己已经阵亡了几员心爱的大将,但只能理解为必须要交的学费,谁是天生的圣人?不与曹操打几仗,又怎知曹军的战力强悍?摸着石头过河么,走点弯路是允许的。

自从渡过黄河,自己基本上就是依从着沮授建议的用兵方略,不求速胜,耐心的与曹操熬下去,沮授这个家伙真是个令人讨厌的鬼才!等战争结束了,一定要好好重用他,但现在不行,现在这家伙太喜欢多嘴了,好像这个世界上就你一个人聪明?比如:大军路过延津时的建议,就明明不对么,如当时听了你的,哪来的眼下的好局面? 沮授在袁绍大军欲渡黄河时建议:部队主力于延津待机,遣军一部试攻官渡,如战事顺利,则大军跟进;如不利,则大军可以掩护部队撤回,主力坚持背靠自己的根据地冀州,与曹军长期耗下去,曹军必溃!如举师动出,一旦战事不如人愿,大军将退无所归,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这哪里是作战?是地道的耍无赖么!人过于保守了就是愚蠢了,谨慎也应该根据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数倍于敌军,后勤供应又优于敌军,不全军出动缠斗,难道要施行添油战术吗?让敌人零刀碎切我有生力量?

刚才又来出馊主意,要我派出蒋奇部队为即将到来的粮队做掩护,说防备曹军再次劫粮。多此一举!现在的护粮部队已经达到了万人,并且由大将淳于琼率将军淳于仲简、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一同押运,可以说是万无一失!那曹操总共能有多少人马?全军出动劫粮?官渡老窝不要了? 再说了,他如何能知道我军何时粮到何处?现在凭空出动警戒部队,岂不是去给曹操下通知:我军有极贵重的东西马上就要到了,快来抢吧!真是迂腐,焉不闻:机密胜似百万雄兵! 正感叹自己英明伟大之际,有谋士许攸求见,袁绍心里正有事要传许攸,正好他就送上门来了,可见,有时候人大概真有预感,你正想打他几板子,睁眼一看:他那儿早把屁股撅好了!

许攸自开战以来还一谋未参,心中着实忐忑,自己是袁绍统帅部里参与机密大事的少数几人中之一,对曹操的现状,他与袁绍一样清楚。眼看大胜在际,别落个国家一统了,自己还寸功未立,到时候哪会得到丰厚赏赐? 若光凭那仨俩公务员的死工资?一个二奶也别想养得起!一定要挤进先富起来的那少数人的群体里,这是贵与贱、官与民的分水岭! 进得军帐,许攸没注意袁绍的脸色,只是把思虑已久的一条妙计郑重的谈了出来: “曹操兵力穷尽,悉师官渡拒我,许都留守兵力必定空弱。若遣轻骑,分军星夜掩袭,许都破拔,曹操定然束手。即使其军未溃,亦可令其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破之必也。” 妙计出口,许久不见袁绍夸赞:先生大才!许攸偷眼观察,袁绍脸色阴晴不定,竟然起身背对自己来回度步,像是在举棋不定,又像是欲下什么重大的决心。

许攸没有估计错,这时的袁绍的确是在沉思,但沉思的内容却是许攸做梦也梦不到的!袁绍在犹豫:是立即逮捕许攸呢?还是等战后再说? 接到留守邺城的配审来信好几天了,这许攸的侄儿涉嫌贪贿,已被在押;据初步调查,贪贿的背后还有许攸的影子。怎么处理?袁绍一直犹豫不决: 贪腐固然可恨,可是天下哪里去找干净的当官的?都抓了?那这个政权还不就立即垮台了?人家毕竟还有个亲属做挡箭牌么,这是官员们躲避惩罚的老套路,作为最高领导人心里能不清楚这种小儿伎俩? 恶疾用不得猛药,虎狼之药会死人的!现在这个政权就是个得了血癌的病人,贪腐的癌细胞已经在政权的骨髓中扎了根,整个政权的血液已经被感染毒化,与其移植骨髓、换掉全部充满病毒的血液,那还不如在病态中寿终正寝呢!

再说许攸也是执政者圈内的人,贪点不贪点毕竟是小节,何况还有个侄子在前边顶着,哪个当官的亲属不趁树有荫乘点凉?睁只眼闭只眼吧!免得拔出萝卜带出泥。 至于许攸所献之所谓妙计?袁绍压根没考虑,眼前马上就要摘到胜利的果实,又何必分兵找那麻烦?兵派少了等于去给敌人送战果,派多了又肯定会影响官渡之战局,万无一失的做法就是继续坚持,直至胜利! 不过许攸能来献计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采纳不采纳两说,对这种积极性还是应该给予鼓励安慰的。袁绍主意已定,正待开口抚慰几句,突然又一转念:哪能现在夸他?不给他个处分总得警告他一下吧?为了以后好管理也要敲打敲打这家伙! 转过身来,鼻腔里冷冷的哼了一声,从公文袋里抽出了邺城的来函,扔在了许攸的面前,自己去看吧!嘴上却说的是:“许都是肯定要打下来的,不过要等我在此地活捉了曹贼之后!”

许攸略一浏览,面色红涨,无言以答,唯唯告退。袁绍又怎知就是他刚才这转念之间,已经将自己及全军推向了无底深渊! 用许攸之计不失为一条险计;不用则不失为万全之策;本来也可以鼓励几句;再退一步,为了眼前的战事,也应该不动声色,说句研究研究吧?怎么就没学会现代官场这句妙语?端得是百试百灵,推搡一切!看来古人还是没有现代人聪明啊。 教给同学们一句真言:宁可得罪君子,万莫得罪小人! 这许攸却偏是一个真小人,他这样寻思的:自己的侄儿被捕;自己是否受牵连尚不定;所献妙策不被重视;那自己该怎么办?当然不能让袁绍得到胜利!要尽全力让他一败涂地,要让袁绍死了都会后悔的头撞棺材板! 这就是袁、曹官渡之战最后决战前夜发生的偶然事件,就是这个小小的偶然,改变了袁军大胜的必然!其实历史上好多重大事件都是始发于一个小偶然,就像一句名言:一个蝴蝶一次不经意的煽动翅膀,兴许在大洋的对岸诱发一场飓风!

历史轨迹的拐弯处,通常都有一个偶然的座标。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