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第37章 第六节 称帝之路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曹昇 2686 2018-03-13
更始三年(公元二十五年)五月,河北流民大体荡平,加上冯异的南方战区和邓禹的西线战区也是捷报频传,诸将见时机已到,于是动员刘秀称帝。 马武先打头阵,来谏刘秀,其原话为:“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孔子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 马武的话,大致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不称帝的坏处:帝位这东西,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你刘秀现在不称帝,万一将来出来一个特牛的圣人抢在你前头称帝了,到时候,哪怕你身边有孔子当丞相,孙子当将军,也只怕无能为力了。二是称帝的好处:现在打仗,譬如进攻洛阳、河东,说起来打的都是友军,都是同僚,总有些不那么理直气壮。只有称帝,彻底与更始朝廷划清界限,打起仗来才能名正言顺,可以毫无顾忌地想揍谁就揍谁。

刘秀听完,大惊道:“将军何出此言?可斩也!” 马武道:“诸将都这么以为!” 刘秀于是晓谕诸将,称帝之事,不可再提,敢言者斩! 还师至中山,诸将再次联名上奏。其书曰: 这份奏章,同样还是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朝廷的江山,本来就是你们刘秀兄弟打下来的,现在你称帝,只不过是取回本来就属于你的东西,没什么好惭愧的。二是以你现在的实力,完全足以称帝,也没什么好谦虚的。 刘秀已有明令,再敢言称帝者斩!诸将却依然劝进不迭,何哉?无他,诸将压根就不信刘秀不想称帝。你不想称帝,你会杀谢躬?你会打洛阳?你会平河东?这可都是在和更始朝廷对着干!这已经是公然造反!总之,称帝该干的事,你一件也没落下,而且还干得津津有味。你不想称帝,谁信呢!

刘秀扣住奏章,不批不理会,然而这次却不再说要杀人了。 还师至南平棘,诸将再次联合,当面劝进。刘秀依然推辞道:“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 听刘秀的意思,已经不再拒绝称帝,只是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相比较而言,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诸将大感欣慰,于是告退。 众人告退,而耿纯独留,谏刘秀道:“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既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耿纯之说辞,与《剑桥中国史》的分析如出一辙,即:大家之所以跟着你混,就图你当了皇帝之后,你吃肉,大家跟着喝口汤而已。如今你一再不肯称帝,你不吃肉不要紧,然而害得大家连汤也喝不上。一旦大家对你绝了望,再想挽回他们的人心,可就难了!

耿纯说得恳切,刘秀也是听得动容,郑重答道:“吾将思之。” 这一思,就思到了鄗城,刘秀却依然没有反应,诸将不由得纳闷起来,难道他们看错刘秀了?难道刘秀真的没有称帝的野心? 更有人发挥出疯狂的想象力——难道当初刘玄将刘秀放出洛阳的时候,两人之间曾有过什么秘密约定不成?而刘秀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将刘玄拯救出绿林军和赤眉军的魔掌?这么想固然离奇,但毕竟也不是全无可能,说到底,他们虽然跟着刘秀出生入死,甚至不惜为之牺牲性命,但是关于刘秀,他们又真的了解多少呢? 这一日,一位瘦小的儒生忽然闯入鄗城,满头乱发,状貌狂狷,疯疯癫癫地在大街上高呼着刘秀的名字。适逢吴汉经过,大怒,揪住儒生就要一顿饱揍。一旁的朱祐赶紧拉住吴汉:“先别揍。”吴汉怒道:“为什么不揍?”朱祐道:“这人看着面熟,在你还没把他揍变形之前,我想先认认。”

朱祐扒开儒生的一头乱发,揉搓着他的五官,端详良久,然后惊喜叫道:“强华!”回头又对吴汉道,“还好没揍。这可是主公和我的太学同窗,当初和主公同住一间宿舍的强华。” 朱祐带着强华去见刘秀。强华一进大门,立刻手舞足蹈,往里狂奔,喊着刘秀的名字,大叫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刘秀闻声出迎,一见强华,也是大喜,问道:“你找到什么了?” 强华得意地答道:“《赤伏符》!”说完,又对刘秀唠叨着,“太学时我就看出你有日角之相,是当皇帝的命。我苦苦找了八年,终于找到《赤伏符》这部谶书,你猜怎样?你果然是当皇帝的命。” 在《赤伏符》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二十八字:“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卯金修德为天子。”

前两句意思明确,后两句却有些神神道道,半通不通。强华于是向刘秀解释道:“所谓四七之际,四七二十八,从汉高祖称帝到你起兵,中间为两百二十八年,你起兵的时候,又正好是二十八岁。火为主,汉为火德,意思是汉室理当复兴。卯金加起来,是个劉(刘)字,说的是你将继承刘氏正统。” 朱祐忽然发现,早在强华解释之前,刘秀就已经笑了。 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解脱之笑。 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会心之笑。 对刘秀来说,强华和谶书《赤伏符》,来得正是时候!在称帝的问题上,诸将轮番劝进,费尽口舌,但其效果却远远比不上强华所带来的这二十八个字。 诸将说了半天,无非是在告诉刘秀,称帝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在这一点上,刘秀根本不需要诸将提醒,他心中比谁都清楚。他之所以迟迟不能决定,只因为诸将说一千,道一万,却始终不能替他解决一个最大的心病——称帝的合法性问题。

想当年,刘邦称帝的时候,项羽已经灭了,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不必考虑合法的问题,因为已经没有人可以裁决他,他就是法律!因此,群臣一劝进,刘邦在象征性地谦虚了两下之后,便毫不客气地自封为皇帝。 然而,此时的刘秀,并没有刘邦这样的绝对实力,他现在只能控制帝国百分之九的土地和百分之十三的人口。因此,他就必须面临一个称帝是否合法的问题,他必须告诉世人,他凭什么称帝! 更为重要的是,刘秀如果称帝,有一个先天不足的道德劣势。他本来是更始皇帝刘玄所封的萧王,他一旦称帝,就等于是对刘玄的彻底背叛。因此,他也必须说服世人,他之称帝,是合乎道德的,与背叛无关。 这几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直到强华带着《赤伏符》出现,这才完美地解决了这道难题——不是我刘秀想称帝,是上天指名非要我称帝不可,我也是迫不得已。这是上天的选择。天意,就是最大的道德。

强华的到来,经由朱祐的大嘴巴传开,诸将劝进的热情重又激发,再次联名上奏道:“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刘秀这次不再客套,只说了一个字:“可。” 六月己未,鄗城之南,千秋亭五成陌。高台耸立,群臣齐聚,燔火告天。刘秀服天子冠冕,缓缓登台,燃起通天烽火,遍祭乾坤六宗——水、火、雷、风、山、泽,再祭天地群神,而后亲自宣读告天祝文。祝文曰: 祝文既毕,群臣跪拜,山呼万岁。刘秀于是即位称帝,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