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汉朝其实很疯狂

第26章 四、心怀鬼胎

汉朝其实很疯狂 罗杰 2295 2018-03-13
时间闪回,回到陈胜起义时期。 陈胜派遣五路大军攻秦,其中,北路军由将军武臣率领,张耳与陈余为校尉。收复赵地后,张、陈二人说服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应允,任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陈胜得知后,勃然恼怒,想灭武臣家族。国相立刻劝阻,说秦国未灭,先杀武臣家人,等于又树了个强敌。赵王的头衔,虚名而已,不如顺水推舟,让他称王,命他率军西进攻打秦国。待秦灭后,再将其消灭也不迟。 这是一条妙计。陈胜依计而行。 张耳和陈余多机灵,一听就知道陈胜玩的是将计就计。于是怂恿武臣,不听陈胜号令西进,而是派几员大将领军攻打别处。 不久,武臣手下的大将韩广,夺取了燕地。燕人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还就当了。可见,韩广也是个不想一辈子给人打工的主,有机会自立门户,便不会放过。

如此一来,武臣怒了,发兵进攻燕地。打就打吧,见过倒霉的,没见过武臣这么倒霉的,他外出时,居然被燕军给绑票了。 这下燕军有了资本,向赵国提条件:归放你们赵王可以,赵地分我们一半儿。 赵国这边没辙,派使者前去谈判,派去一个死一个。燕军也太流氓了,太没江湖道义了,自打有绑票这行以来,至多是杀人质,哪有杀谈判代表的。 谈判一事搁浅,谁也不敢再去。可没想到,赵国的一个勤杂兵,把赵王武臣给救了。 勤杂兵跑到燕地,对燕将说,张耳和陈余压根儿就不想救赵王,他们打的主意是瓜分赵国,自立为王。 果真如此吗?燕将半信半疑。 您以为呢?勤杂兵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巴不得你杀了赵王,便可以此罪名来讨伐。您再想想,赵王、张耳、陈余三人率军夺几十座赵国城池,论实力您扛得住他们打吗?

看来,赵国灭燕是分分钟的事儿。若真杀了赵王,倒给他们口实,这傻事不能干。于是,燕将放回了赵王。 赵王武臣回到赵国后,得知他的另一员大将李良已占领常山,便派其攻打太原。 李良领兵去了,半路一个秦兵送来封信,说是秦二世的亲笔信。 信是劝降信,内容很简单:若李良肯叛赵归秦,定赐予高官厚禄。 李良拿不定主意,若前行,秦国重兵抵抗,若投降,也不知此信是真是假。 实际上,信并非秦二世所写,而是秦国将领的山寨作品,说明白点,就是缓兵之计。 李良徘徊不前,索性兵回邯郸。就在回邯郸的路上,出了一件事,这事让李良走上了叛徒的道路。 那一日,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随从百余人马,气派十足。回归途中,撞见李良。李良见此排场,忙伏地通报。

哪知武大姐喝醉了,也不答谢,只派一个低等士兵敷衍几句。 随从官员,以及李良手下的将士,把嘴藏在袖子里笑。 李良颜面扫地,怒火中烧。原本他只是心怀鬼胎,尚未决断是否降秦。这么一来,他下了决心,追上醉酒娘们儿,一刀杀了,随即率军攻击邯郸。 邯郸城并不防备,城破后,赵王武臣被杀。 武臣死后,张耳和陈余收拾其残军,得了五万人马。 此时,有门客向张耳献计,说您和陈余都是外乡人,占领赵国,却未得赵国人心。应当拥立六国时赵王的后代为王,这才显得正义。 张耳觉得在理,遂派人寻访到赵氏后代赵歇,立其为赵王。 与此同时,李良领军进攻把守常山的陈余,被陈余击败,李良转而投奔章邯。 章邯领兵攻打邯郸,摧毁城池,迁空民众。张耳和赵王歇逃入巨鹿城中。章邯与秦将王离合围,巨鹿告急。

这时节,陈余在巨鹿以北,张耳频发急信,让陈余前来救援。陈余心怀鬼胎,不愿损失自己的兵力,因此不发兵。 他回复张耳说,你我是生死之交,不是我不想救,而是救你不成,反而搭上我,与其同归于尽,不如等你和赵王死后,我见机行事,为你们报仇。 狗屁生死之交!自此,张耳与陈余反目。 项羽巨鹿大战击败章邯后,张耳便跟随项羽,以及其他诸侯一同进入关中。 分封诸侯,项羽把赵国的一部分地界赏赐给张耳,让他做了常山王。 张耳当了王,陈余却只被封了侯。反秦大家都有功劳,他封王,我封侯,封地也只得到南皮三个县。陈余十分嫉恨张耳。 分封不公,齐王田荣起兵反楚,陈余趁机调动三个县的军队攻击张耳。 张耳势弱,只得败逃。他原本想投靠项羽,可手下谋士却建议他投刘邦。

这谋士自称会观星相,说楚国虽然如今强大,但最终天下还是归属于汉。 张耳反复考虑,决定投奔刘邦。他和刘邦是老交情,他来投奔,刘邦当然是以厚礼相待。 打这儿起,张耳和陈余各为其主。张耳效力于刘邦,陈余效力于项羽。 韩信灭掉魏国后,名气大增,雄心高涨。 胜利,是世间最顶级的灵丹妙药。对于曾经落魄的人来说,心理治疗纯属扯淡,切实地来几场胜利,什么阴影、失落、抑郁立刻就会一扫而光。代之而起,便是再接再厉。 韩信再接再厉的计划是,从魏国都城安邑出发,向北进攻赵国和卫国,向东进攻齐国,向南还可以断绝项羽的粮道。可见安邑这地方之关键。 而赵国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附近,汉军要进入河北平原,必须得穿越太行山脉。把手山脉河谷的正是赵国大将陈余。

于是,刘邦给韩信多配备了一个领军人物——张耳。张耳和陈余反目成仇,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若张耳领军前去,定会拼死一搏。 面上,刘邦是助张耳复仇,实质上是把张耳当一个棋子,这棋子的名字叫卒,身先士卒,送到前线去拼命。 刘邦这一手够黑的,但这仅是他如此安排的原因之一。他心里,还怀揣了一个更深的鬼胎,那就是对韩信的恐惧。 韩信运筹帷幄,反应敏锐,极善于掌控局势的变化,在汉军中,无人可比,一旦他反叛,刘邦将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对韩信,刘邦是既欣赏,又钦佩,更恐惧。得派个人监督他,张耳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就叫一箭双雕。 一直以来,刘邦给人的表象是用扯淡的态度,面对操蛋的人生。但在关键时刻,重要时刻,他的心眼极多极细。

人心就是如此叵测与险恶,尤其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参与者均心怀鬼胎,这鬼胎并非与谁交配才能怀上,而是来自本我求生求胜的欲望。 弗洛伊德语:本我无法忍受其欲望得不到满足,它总是欲壑难填。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