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那时汉朝6 刘秀起兵·大汉中兴

第30章 四、公孙述

公元35年,三月三十日。对公孙述来说,这是个不祥的日子,灾难的开始。这一天,刘秀调动兵力,从水陆两条路线正式对公孙述发起了总攻。 陆军由来歙表哥率领,水军由征南大将军岑彭统率。仅看“征南大将军”这几个字,就知道岑彭主要是做什么的了。几年前,刘秀就把讨伐的任务交给了岑彭,岑彭沿着长江水一路往上打,曾打到江关(今重庆市奉节县)。 然而两年前,公孙述趁着刘秀追杀隗嚣,无力南顾,派大军沿江东下,一鼓作气从江关打到荆门山(今湖北省枝城市西北长江西岸)。然后筑桥封锁长江,断绝航船通道,斩断陆路,企图把岑彭永远挡在荆门山之下。 两年前很忙,刘秀的确无力顾及长江。现在不一样了,陇西被扫平了,公孙述就是下一个隗嚣。

上次,岑彭和吴汉联合攻打西县失败,护送吴汉撤军还长安,而他却按刘秀先前吩咐,先一步抵达津乡(今湖北省兴陵县东),紧盯公孙述动向。接着,刘秀派出的增援部队就来了。刘秀命令大司马吴汉征发荆州武装力量六万余人,骑兵五千,前往荆门与岑彭会师。 两军会师后,岑彭集结数千艘战船,训练水军。然而这时,吴汉因为某事跟岑彭发生了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跟吴汉在西县的情况如出一辙——人多。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次攻打西县时,吴汉就是吃了人多粮少的亏。吴汉认为,同一个人尽管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坚决不能在同一件事上跌倒。于是,他就对岑彭说,我们人多粮少,不如打发一部分人回家。 但是,岑彭坚决不同意。岑彭认为,公孙述兵力强大,人多才能拼大力气。而且此次与上次攻打西县情况截然不同,上次刘秀叫吴汉遣送的是民兵,可此次吴汉要打发的是水手。民兵好打发,也好找人,可是水手不一样。水军数千大船,缺少了水手可不是好玩的。

从职务来看,吴汉是大司马,是岑彭的顶头上司。所以,岑彭要跟他争明显不行,于是他给刘秀打了一个报告,说明了一下基本情况。不久,刘秀下诏回复,吴汉一看,闭上嘴什么都不说了。 刘秀是这样说的:大司马吴汉,尽管擅长陆战,可是对水战还一窍不通,攻打荆门的事,征南大将军岑彭说了算。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而正确的决策。 此时,替公孙述驻守荆门的是翼江王田戎。两年前,正是这厮率军从奉节顺江直下,把岑彭辛辛苦苦抢下的地盘全都抢回去了。老实地说,公孙述派这么一个宝贝驻守长江的确很靠谱。仅从他布置封锁长江的建筑和策略来看,就知道是个不好惹的人。 田戎绝了陆路,截江设阻,在长江两岸筑起桥堡,江上撒满浮桥。大船想要通过,根本就没门。所以,岑彭要拿下荆门,就必须搞定漂在长江上的浮桥。怎样才能突破浮桥,这的确是个棘手的技术活。

事实上,无论活儿多棘手,只要脑子好使就行了。很明显,岑彭的脑子是够用的。 俗谚曰:宁可逆山,不可逆水。水战这玩意,还真不是一般人玩的。了解赤壁之战的人都知道,要想打赢水战,仅靠人多船大还不行,必须靠天助。天要助人,不需别的,只需一场好风。 比较之下,后人周瑜和岑彭现在的处境一样,敌人在上游,他们在下游。下游的船要走得快,必须得有东风。没有东风,即使周瑜有天大的本事,也只有望江兴叹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有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而且,东风最无力的时候是秋天。秋天花凋叶落,天地一片苍凉。曹操却在大冬天去攻打东吴,难怪周瑜为东风都头大了。 对岑彭来说,东风就像是他家吹出来的,想什么时候吹都是可以的。事实就摆在你面前,你不服都不行。

因为岑彭攻打公孙述的时间是在四月。三、四月的春风不吹则罢,一吹那是一个烈啊。 很快,岑彭在军中招募了一批士兵,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他把这批人都装上快船。岑彭给他们的任务是全部立于江边待命,只要东风一起,即刻逆江而上,斩断浮桥,冲将过去。 就是在东风烈的日子,岑彭对田戎发起了攻击。 岑彭的敢死队乘着东风逆流而上。但是,当所有快船冲进浮桥中央时,却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快船被钩住,动弹不了了。 真怀疑田戎是水鬼抬胎来的,要不然怎么会如此熟悉水情,放钩钩船。然而,一幕充满悲壮情怀的奇迹竟然发生了。岑彭的敢死队中有一名叫鲁奇的,见冲垮浮桥无望,突然举起火把,点燃浮桥。 火势借着东风,东风推着火苗,向长江两岸燃烧。火势迅速猛烈,两岸敌军桥堡都被烧上,塌陷一片,敌军乱成一团。

火候已到。接着,岑彭果断号令进军,满江战船,黑压压一片,压向荆门。岑彭乘势向田戎发起攻击,所向披靡,不可阻挡。田戎军中不算吓跑逃掉的,仅慌乱跌落水中的,就有数千人。 岑彭这一战打得漂亮极了。斩将数人,田戎本人魂儿都要飞了,日夜不停,一口气跑回了江州(今重庆市)。此等速度,此等狼狈,此等惜命之举,真可谓可歌可泣,长江之水无不为之动容。 田戎在前面跑,岑彭则在后面紧追不放。很快,岑彭的水军就降临于江州渡口。 岑彭在长江水上观察一番,突然发现,田戎一下子溜得这么快,躲进江州城不是没道理的。江州城是典型山城,山高水低,仰攻不利,这是其一;江州城池坚固,城中粮食充足,这是其二。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被占尽了。要想速攻城下,并非易事。

此时,田戎可能会认为,岑彭如果胆敢攻城,他奉陪到底。如果徘徊不进,肯定撑不了多久。粮食吃完了,他们自然会灰溜溜地走人。 田戎这个主意是没错的。岑彭人多粮少,开战之前吴汉就忧虑过。汉军追杀千里,粮道跟不上,攻城不下,粮食不够吃,除了滚蛋还有更好的退路吗? 然而,岑彭还是要告诉田戎,别得意得太早了。就在长江水上,他已经发现一条生粮之道。 去过重庆的人只要往朝天门广场一站,整个长江流线皆收眼底。在重庆朝天门渡口,有一条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于此与长江汇合,壮大了长江之气势。天下的水是相通的,凡是江水流通的地方,肯定有城。岑彭认为,与其在江州渡口被困住,不如绕道嘉陵江而上,攻城抢粮。 岑彭这招学名就叫跳蛙战术。主意一下,岑彭就命令属将冯骏盯着江州,他亲率大军直指垫江(今重庆市合川市)。岑彭这一趟没白来,攻进垫江城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进城抢粮,不消多久,他竟然抢到了十万石粮食。

此时,大司马吴汉屯驻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当他闻听岑彭在前线打了一连串胜仗后,率军乘船,快速跟进。然而,当水军一路高歌猛进时,从遥远的西北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中郎将来歙被公孙述的刺客暗杀了。 这是公元35年,六月。 来歙去年攻打落门时,王元成了一条漏网大鱼,逃出城后,直奔公孙述处。公孙述任命王元为将军,与领军环安一道率军据守河池(进甘肃省徽县)。一年后,来歙率领虎牙大将军盖延等人再次打败王元,与西南方的岑彭遥遥相应,鼓歌前进。 来歙还没出道前,世人只知耿弇猛。来歙翻山越岭,经过略阳城一战后,闻名天下,声名已经盖过耿弇。公孙述认为,只要来歙在,他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公孙述想到了一招很没技术含量,却很管用的招数——派刺客刺杀来歙。

准确地说,想到刺杀来歙的人不是公孙述,而是公孙述的属将环安。当然,环安要派间谍刺杀来歙,相信公孙述是点过头的。然而,刺客到底是怎么混进来歙军中,又是怎样刺杀来歙的,这是个谜。当虎牙大将军赶到现场时,来歙已经中刀。这绝对是个专业杀手,刺刀正中来歙要害。 来歙身中刺刀,还没有断气。此等悲壮惨烈之景,盖延都不忍看,只是低头伏在来歙面前,呜呜地哭着。这时,只见来歙大声吼道:“盖延,我叫你来,是为将军事托付于你,你却像个小女人似的,哭个屁呀。” 盖延止住眼泪和哭声,抬起头看着来歙。来歙说:“拿笔来,我要给陛下写奏章。” 盖延马上把笔递给来歙。来歙撑着给刘秀写了一封简短的奏章,同时还交代了被刺杀的过程:他是在夜里入眠后,被刺客突然闯进刺杀的。

来歙写完后,猛地抽出刺刀,气绝而亡。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