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那时汉朝5 祸起萧墙·王莽斩汉

第20章 三、当死磕成为一种游戏

陈汤得救,说一千道一万,得先感谢王凤。但是王凤却说,且慢,等我帮你将匡衡搞掉了,再一起感谢也不迟。 匡衡的感觉真准,他预料要发生点什么,还真发生了。 这次,匡衡是被人抓了大辫子。有关部门上书弹劾匡衡,说他侵占公家四百顷土地。这下子,连刘骜都护不住了,只好把他罢免,送他回家养老。 但是王凤怎么也没想到,搞掉了匡衡,却又给自己招来了一个对手。这是一个强悍的对手,他的能量远超匡衡之上。这个人的名字,就叫王商。 当初,志向远大的王政君老爹王禁,一口气娶了几个小老婆,生下四女八男。四女当中,数王政君最为出色,其他八男,分别是长男王凤,次子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与王政君同胞生的,唯有王凤与王崇。如此看来,王商和王凤是同父异母所生的兄弟。

然而,那个让王凤坐立不安的能量超人,不是王家班的王商,那个王商也是外戚,却属于另外一个强悍派别。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今河北省)人。王商跟刘氏的亲戚关系,要追溯到汉宣帝刘病已时代。当年,刘病已称帝后,怀念母亲,于是寻找外祖母关家的亲戚。结果只找到了两个舅舅,一个叫王无故,一个叫王武,两人后来都被封侯。 王武死后,由儿子王商继承侯爵之位。作为外戚,王商颇有当年外戚窦婴的范儿,轻财好义,广结人缘。父亲死后,王商把继承来的财产全部分给同父异母的兄弟,身无所受。没想到,此义举传出后,汉朝中央众公卿一致推他为道德模范。由此被汉元帝刘奭器重,官至右将军、光禄大夫。 匡衡被众人合力赶出长安后,刘骜第一个想到的丞相人选,就是王商。他之所以倚重王商,不仅是因为他资格老;更重要的是,当年刘奭宠上音乐王子刘康,想让他取代刘骜太子的位置时,王商为保护刘骜出了极大的力气。

于是,匡衡前脚才出长安,刘骜就在后面宣布,任命王商为新一任汉朝丞相。 政治新手刘骜认为,外戚新贵王凤任大司马,管军事及内朝;老外戚王商任丞相,管外朝,两个得力外戚辅政,应该很靠谱。 貌似很高,很理想。实则很傻,很天真。 刘骜只顾自己,却没替两个外戚着想。汉朝自有外戚以来,见过新老外戚和平共处的吗? 当年窦婴得势时,田蚡就对他作崇拜状;等到田蚡大权在手时,窦婴想拉近乎,则被人家冷屁股贴到脸上去。最后,双方斗得死去活来,惨淡收场。 这只是其一。 自汉武大帝刘彻设立大司马以来,这一职位几乎被外戚独揽,从霍光到王凤无不是如此。然而丞相基本都是由外人担任。从霍光时代的车千秋,到刚刚离场的匡衡,无不是如此。

从职权分配上来看,大司马大将军兼管军政一切事务,丞相主管政府事务;大司马大将军有拍板权,丞相亦有话语权。一个说我有拍板权,另一个说我有话语权。刘骜把两个强悍的互相猜忌的外戚弄到一起共事,那不是故意撮合他们干架吗? 如果刘骜是想看外戚打架的话,那眼前这个水火不容的政治组合的确很容易满足他的想法。 这两个外戚中,火气最重的是王商。王商资格老,底子厚,实力足,所以不把王凤放在眼里。于是乎,王商甚至在许多场合公开放话批评王凤,说王凤这个新外戚太过专权,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太过分了。 从霍光任第一届大司马大将军始,汉朝没有一任丞相敢对大司马大将军说句反抗的话。现在,王商开了第一炮。这一炮很猛,炸得王凤心胸气闷。

但是,王凤按剑隐忍不发。他知道,在敌人还没彻底亮出底牌之前,他不能抽出利剑横空乱斩。 在王凤看来,王商老辣、持重,后台很硬,根基很深。要拔掉这个人,无异于拔一根千年妖树,充满了变数。 王凤见识王商的威力,源于一场超长大雨。公元前30年,秋天。天空像破了一样,不停地漏水,一漏就是四十天。地上到处都是水,水流到黄河,黄河涨了,于是又倒灌上了陆地。 在汉朝,黄河就像个泼妇,经常撒野,人们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这次撒野却相当恐怖,黄河两岸被淹,大水像千年老蛇一样见到人就驱赶,好像要追到长安城。 这时,整个长安城都震惊了。消息马上传入宫里,刘骜怕了,王凤也怕了。待到他们了解情况,长安城已经一片混乱,居民惊慌失措,仿佛末日降临,于是全城集体向天哭起来。

刘骜马上召集君臣开会商讨对策。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立即提出一个方案,如果大水进城,皇太后和皇上先登船。然后下诏,让长安市民登长安城楼避难。 在场的高官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可行,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是,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异议。王凤一看,原来是时为左将军的王商。 王商认为: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过大水倒灌首都,就算是无道的政府时代,也没发生过这等怪事。现在天下太平,突然传言黄河倒灌长安,肯定是谣言。既然这样,突然命令长安市民登楼避难,只会引起进一步的恐慌,后果不堪设想。 刘骜认为王商说得在理。立即派人先去摸清情况,很快的,派出去的人就回来报告,外面果然是以讹传讹,混乱已经平定,长安市民已经回家了。

此话一出,刘骜对王商刮目相看。王凤则在一旁羞惭异常、丢尽老脸。 那时,王凤就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如果没猜错的话,王商是他的潜在对手。果然不久,王凤推波助澜,终于把匡衡赶回了老家,刘骜随后就宣布王商出任丞相。 老实说,刘骜封王商为丞相后,王凤很受伤。忙活半天,竟然是替冤家铺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是什么天理! 每一个强悍的对手背后,都有一个雄厚的资本。王商被天子器重,那是其一;更让王凤郁闷的是,王商还长得特帅,身高八尺,容貌过人,极富人格魅力。据说,有一次匈奴单于来长安,在路上碰见王商,立即被王商的魅力折服,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汉朝国相,真的很帅,很酷。 王商才华出众,威名在外,这是其二,更是让王凤恨死的地方。但是,王凤还是坚忍着。然而,眼下发生的一件事,让王凤忍无可忍了,他决定出手。

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王凤看来却很大。事情是这样的:琅琊郡出现灾害,受害面积将近一半。于是,王商决定问责,派人调查,准备将郡长办了。消息一传出,王凤就来了。 王凤以商讨的语气对王商说:“琅琊郡的灾害是天灾,又不是人力所为,郡长是个好官,您这样就想将他撤了,是不是太冒然了。依我看,还是算了吧!”事实上,王凤这翻话是替郡长说情来的,因为这个郡长是王凤的亲戚。然而,王商很果断地告诉王凤,不行,一定要按程序将他办了。 果然,王商马上给皇帝刘骜上书,建议撤除琅琊郡郡长的职务。可一直没有回音。刘骜也没有解释,好像这事压根就没发生过,准备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王商已经惹恼王凤了。既然王商不罢休,那好,决战吧!

王凤总算想通了一件事,与其坐以待毙,被王商吞食而亡,不如主动制之。千年老树不可怕,老蛇不可怕,老妖也不可怕。可怕是,你手中的剑不锋利。只要手中的剑锋利了,哪怕是魔道齐扑,也照斩不误。 王凤坚信,他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剑。这把剑,足可让王商丧命。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权力斗争都与现代武打电影的套路没啥两样。首先是双方摆阵,马仔先上;马仔不行,老大再卷风出马。果然不久,王凤的马仔就冲出来了,写了一封超长的检举信,控告王商以下几大罪状: 飞扬跋扈,企图以外朝控制中朝,这是罪一;淫乱妇女,与其父最亲近的婢女通奸,这是罪二;妹妹淫乱,奸夫被奴仆所杀,疑为王商指使,这是罪三;编辑谎言,称女有病,不放其进宫,这是罪四;父子反目,子告父罪,悖人生常理,这是罪五。

以上罪状,没有经过认真检验,全部搜集于路边社消息。搜集人,则是一个来自地方没有正当职业的混混,而他的赞助商则是王凤。 虽然这封检举信的内容很不靠谱,但火力却相当猛烈。因为,把检举信传递给刘骜的人,是现任左将军史丹。史丹的女儿,嫁给了王商的儿子,两人是亲家。然而在政治战线上,他和王凤是一个队伍的。为了中朝利益,他决定不要这个亲家,跟王商翻脸。 于是乎,史丹把检举信交给刘骜,同时还踩了王商一脚:强烈建议刘骜让王商尽快到监狱报到,接受调查。 刘骜不傻,他闻出了一股浓烈的火药味。他给史丹的回复是:此事到此结束,千万不要乱动王商丞相。 刘骜的意思很明显,息事宁人,谁都不要想着给他制造麻烦。

然而这时,大哥出面了。王凤对刘骜说:“王商这事不能这样算了,必须严肃查办。” 刘骜一听,完了,王商完了。 汉朝就像一艘大船,刘骜是船长,王凤和王商一个是管指挥的,一个是管开船的。突然,开船的不满王凤瞎指挥,双方打了起来,这船还怎么开? 所以在刘骜看来,大家和气相处、同舟共济、各就各位最好。然而现在这一切不可能了。一直以来,王商出尽了各种风头,从来不给王凤面子,王凤又何必给王商面子? 两派火拼,是迟早的事。以上罗列王商的第一条罪状说得很明白:王商自以为是,企图架空王凤这帮中朝人物。要想架空中朝,不但要问王凤同不同意,还要问史丹同不同意,他们可都是中朝队伍中的首席代表和实权人物。 从目前的情况看,必须有一派出局,而出局之人,必是王商。 刘骜以为,两派外戚内外辅政更加稳当。现在看来,他实在太嫩了。现在他能做的,只有推倒重新洗牌。 公元前25年,夏天,四月二十日。被逼无奈的刘骜下了一道诏书,将王商免职,命令他限期交回丞相印。 消息传来,王商犹如猛虎撞山,悲愤欲绝。 第三天,王商吐血而亡。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