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

第29章 四、曹仁的闪电战

自战国以来,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之间不断开挖了几条人工运河,最后形成以鸿沟、汴渠、狼荡渠等为主组成的运河体系,将南北水域连接在一起,一千多年间成了沟通南北经济和人员往来的水路交通要道。 这条水路两岸很繁华,在全国经济、文化以及军事方面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现在。其中的鸿沟大约成西北-东南方向,当年楚汉相争时曾以这条河为界,东西两边分别为项羽和刘邦占有,故而留下了“楚河汉界”的典故。 邺县直达许县这条通道与鸿沟的交汇处,是一个重要的渡口,名为官渡,此地位于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是由华北南下中原腹地进而到达华中的必经要地。 连失两阵的袁绍不听沮授等人的建议,挥师南下,力图寻找曹军主力与之决战。他们很快推进到鸿沟附近,在官渡与曹军形成了对峙。

对曹操来说,虽然连杀袁绍两员大将,但战争总体态势仍未改变,前两道防线虽然迟滞了袁军的进攻,连赢两阵振奋了官兵的士气,但对于许县这最后一道战略屏障,他只能死守,已无路可走。 在力量悬殊的形势面前,一部分人产生了动摇,还有一小部分人甚至暗中与袁绍联络,随时有叛乱的可能。 更为不利的是,就在双方对峙官渡时,许县后方的汝南郡出了问题。 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家在这里很有根基,之前曹操率军由兖州进入洛阳的时候曾路过这里,当时汝南郡以及相邻的颖川郡黄巾军很兴盛,首领分别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据《三国志武帝纪》以及《于禁传》等史料记载,曹操指挥人马打败了他们,刘辟、黄邵为于禁所斩,何仪等人投降。

汝南郡的黄巾军虽然暂时归顺了曹操,但他们看到眼前局势对曹操不利,又马上活跃起来,在汝南郡起兵叛乱,公开响应袁绍。《三国志武帝纪》称这次叛乱的领头人是刘辟,这与前面所记相互矛盾,因为之前曾说刘辟已被于禁杀了。 要么前一次刘辟未死,要么这个刘辟另有其人,总之他们的声势很猛。汝南郡虽然有李通、赵俨等人据守,但仍没有力量剿灭这伙黄巾军。 袁绍得知这一情况大喜过望,看来天要灭曹。他决定派人前去支援刘辟,给曹操来个前后开花,要是那样,冬天之前就可望拿下许县,结束战斗。袁绍的想法没有错,但他却做了一个不太好理解的决定:让刘备带队前往。 刘备随袁绍大军开到官渡附近,随着赵云、关羽先后归队,刘备的思路又活跃起来,但他思考的不是如何帮袁绍打败曹操,而是曹操败后自己何去何从。

刘备明白,目前因为有曹操所以他是安全的,曹操被消灭之时,也就是他的灭亡之日。 袁氏父子虽然待刘备为上宾,尊礼有加,但刘备知道他们都不是善类,当年以韩馥让位之功在冀州尚无立足之地,他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刘备一心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脱离袁绍,至于脱离之后如何发展,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 正在这时,袁绍想增援汝南郡的刘辟,刘备一看机不可失,立即向袁绍竭力请战。刘备虽然在别人那里做客,信息倒一向很灵,当初在许县也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及时把握了一次机会才得以离开曹操。 袁绍连损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还真不富裕,刘备积极性这么高,袁绍虽然不是完全放心,但还是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刘备率部离开官渡绕行陈留郡、陈国到达汝南郡,此行关羽、张飞、赵云以及糜竺、孙乾等人应该跟随。他们到达汝南郡,与刘辟等人汇合,力量大增,于是在刘备的指挥下自南向北攻击许县,前锋一度到达汝南郡的强县,这里距许县仅五十多里,已经兵临城下了。

留守许县的是荀、王必、满宠等人,主力部队都抽调到了官渡前线,许县防卫力量很薄弱。荀一方面加紧备战,另一方面派人火速前往官渡前线,向曹操报告情况。 曹操在官渡已经很吃力了,他面临的困难是根本无兵可抽、无将可派。为此,曹操感到很忧虑。 曹仁看到后,向曹操建议道:“南面情势危机,不能不救。刘备手下大都是新从袁绍那里拨来的兵,他刚带这些兵,指挥起来未必顺手。刘辟等人向来见风使舵,不会苦战。所以,如果快速出击,一定能很快将他们击破。” 在曹操的安排下,近年来曹仁负责骑兵的建设,他手里握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部队,是曹军主力中的主力。对于骑兵,曹操本人也十分偏爱,在与陶谦、吕布、袁术等人的作战中可以看出,骑兵越来越重要。

曹仁的建议让曹操有了一个想法,在无力抽调正面战场兵力的情况下,可以让曹仁率一支骑兵快速出击,得手后迅速回师,在袁绍没有弄清情况之前解决问题,打一个时间差。 这又是一次冒险,如果曹仁此行不顺利,不能很快结束战斗,如果袁绍得到消息趁机发起正面强攻,后果都不堪设想。 但曹操还是向曹仁下达了奔赴汝南郡的作战命令,原因是舍此之外他没有更好的办法。 曹仁没有让曹操失望,他挑选了一支人数不多但却很精悍的骑兵,不带辎重,只带少量干粮,从官渡前线悄悄撤下,之后直扑汝南郡。 由官渡到汝南郡也就是二百多里路程,按照骑兵的强行军速度,一天一夜即可到达。面对这样一支快速机动部队,刘备即使在沿途安排了侦察人员也毫无作用,因为这些便衣侦察员未必能跑过这些骑兵。

所以,当曹仁的骑兵出现在刘备面前时,刘备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来的是曹军主力,也没有想到曹仁能亲自来,他知道自己手下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勇将,但兵卒多是袁绍的人,刘辟等人更不堪用。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有为袁绍的事业牺牲自己的打算,所以他指挥的人马一触即退。 刘备并没有南下荆州投靠刘表。汝南郡失利后,他率部回到袁绍那里,即官渡前线。后来汝南郡黄巾军又在龚都率领下响应袁绍,刘备再次请战,又南下与龚都汇合,曹操派兵镇压,刘备这一次打了胜仗,杀了曹军将领蔡扬。 但此时官渡战事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曹操打败了袁绍。刘备再攻许县已无意义,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之战后的一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备,刘备不敌,这才南投刘表。

现在,曹仁得手后不敢停留,立即由汝南郡回师。他没有走东路,而是绕道西边。推测起来,可能有意从许县附近经过一下,展示一下曹军的铁骑,让后方惶惶不安的人心有所稳定。 许县以西有很多山地,如陉山、鸡洛山、梅山等,曹仁率部路过鸡洛山(今河南密县境内)时,与一队袁军突然遭遇。曹仁指挥人马将其击败。 曹仁不知道,这是袁绍派出来包抄曹军后路的。原来,刘备南下后,沮授建议袁绍不要把希望全放在刘备、刘辟身上,还应该再派一支奇兵南下与刘表联络,使南北夹击曹操的计划更有把握。 袁绍开始不同意这个计划,他的人马虽然占优势,但正面作战的部队也不是特别富裕,他的想法还是保证正面。但禁不住沮授反复建议,袁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派遣部将韩荀率一支人马从西面向许县后方迂回,目的地是南阳郡,到那里与刘表配合,组成联军夹击曹操。

韩荀的名气不如颜良、文丑、张等人那么大,事迹也不详,但在当时也是与颜良等人齐名的冀州名将。韩荀巧遇曹仁,令他以为在这偏僻的山区也有曹军重兵把守,于是不敢恋战,赶紧撤回官渡袁军大营,向袁绍报告情况。 袁绍后悔不已,此后不再提分兵出击的事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