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

第68章 四、曹军发起冬季攻势

袁绍没有等来曹操的家眷有点生气,不过他是个聪明人,坐视兖州的局势不管那将带来可怕的后果,吕布如果消灭了曹操,袁绍在南线将直接与吕布、袁术两个强大的对手照面。 袁绍决定给曹操以支援。他命令青州刺史臧洪率部进入东郡,不久之后任命其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以黄河以北为基地,伺机进攻濮阳等方向的吕布军主力。 原青州刺史焦和死后,臧洪与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在今天的山东半岛一带展开争夺。参与这一地区争夺的,前期有平原国相刘备,后期有北海国相孔融。孔融一度被黄巾军赶出了青州,跑到陶谦那里避难。刘备入主徐州后,又支持孔融回到北海国。 臧洪率领他在青州的主力进入东郡,之后袁绍任命他的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这说明臧洪还算不上袁绍的嫡系。

袁绍命令臧洪援助曹操包藏了自己的私心,他自以为得意,但这个决定马上就将使自己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袁绍下达的第二道命令是让朱灵率领上次支援曹操的三营人马直接归曹操指挥,协助曹军从鄄城、东阿一带向北攻击,对濮阳的守敌实施南北夹攻。 战事在兴平元年(194年)冬天展开,持续了将近三个月时间,在袁军和曹军的夹击下,吕布在濮阳渐渐不支。 濮阳虽是战略要地,但有个缺陷:离张邈的主力太远。 曹军处在吕布和张邈之间,将二人隔断,濮阳与黄河北岸的袁军主力又太近,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吕布决定放弃濮阳,这是他错误的第一步。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守住濮阳,由张邈从后面对曹军实施包抄,那将是一场混战,结果如何很难料定。

正如当年的东北战场,国民党军经常陷入攻击还是后撤的痛苦选择中,结果常常选错。从兵法上讲,守和撤都蕴含着战机,但该守的时候撤了,或者该撤的时候还继续坚守,都是大忌。 吕布要撤出濮阳是有机会的,他可以在当年夏天撤往济阴国、陈留郡一带与张邈会合,巩固出一块根据地来与曹操对峙。现在敌人围上来再撤,就等于承认失败,一旦溃退下来,走的路线就由不得你挑了,损失也会更大。 吕布由濮阳撤出后,退到了济阴郡的乘氏县一带,这是吕布错误的第二步。这里靠近巨野泽,那时候这里是一处面积数千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周围河网纵横,吕布擅长的骑兵突袭战术在此根本无法施展。 乘氏当地人李进倾向于曹操,他指挥一支类似于民团的武装居然将吕布击破。吕布退到山阳郡,这是他错误的第三步。

吕布此时进军的方向仍然应该是陈留郡,山阳郡境内多山,泗水、济水等河流在其间流过,吕布应该尽可能向平原地区转进。陈留郡辖区地势平坦,面积广阔,从史料上看曹军似乎很少在那一带活动,这里是张邈控制的地盘。吕布不往西进,而选择向东,离友军越来越远。 吕布向乘氏进军,可能是想与济阴郡太守吴资会合。吴资其人情况不详,不是吕布的人就是张邈的人,他守在济阴郡的治所定陶。吕布乘氏失利后即使不去陈留郡与张邈会合,至少也应该继续向定陶进军,抢在曹军的前面。 但曹军更快一步,很快打到定陶城下,吴资奋力还击,曹军攻城不利。这个时候,已进入到山阳郡的吕布似乎才明白过神来,向定陶回援。 曹操故伎重演,再玩围点打援,先置定陶于不攻,以坚定吕布驰援的决定,然后在吕布进军的路上设下埋伏,将吕布击败,一举故克定陶。

定陶战役后,曹军继续扩大战果,让曹仁、曹洪、夏侯渊、于禁以及典韦等人“分兵平诸县”,将济阴郡占领。之后,将攻击重点转向山阳郡,寻找吕布主力进行决战。 山阳郡最北面的巨野县是吕布的一个重要据点,吕布手下的薛兰和李封在此守卫。已投奔曹操的李乾就是巨野人,曹操之前派李乾回老家安抚民众,吕布抢先一步派薛兰、李封占领了巨野。薛兰、李封把李乾打败并抓了起来,他们试图招降李乾,李乾不从,于是被杀。 曹操进攻巨野,将薛、李二人击破,全部斩杀。曹操收集李乾的旧部,让李乾的儿子李整继续率领。不多久,李整也死了,曹操又让李乾的侄子李典统领这支部队。这支由山阳郡人为主组成的军队以后发展到数千人,一直由李典率领,立下不少战功。

在发动巨野之战期间,曹操估计吕布还会来救助,于是又演围城打援技法,在吕布进军的路上设伏,将吕布击败。 撤出濮阳之后,吕布已经接连四败,他终于明白,这样打下去根本不行,这时他才想起来要与张邈联合行动。他派陈宫前往陈留郡,向张邈求援。 这个时期的张邈最不可思议,坐视盟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而不管,没有见到他有任何行动。他似乎认为守住陈留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亲率主力守在陈留郡的治所陈留县(今河南开封东南),让他的弟弟、前广陵郡太守张超守离陈留县不远的雍丘县(今河南杞县)。 此时济阴郡已经成了“曹统区”,陈宫冒险从中穿过,跑到陈留郡,说动张邈派出一万人由陈宫率领支援吕布。 当时的主战场已移至山阳郡,陈宫率军抵达山阳郡的东缗县(今山东金乡)与吕布会合。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让战场局势发生了改变。

曹操此时正亲自在山阳郡指挥作战,吕布、陈宫很快摸到了曹操总指挥部的位置,立即率人马杀来。此时在曹操身边的人马并不多,《三国志》记载只有不到一千人,敌我对比至少是十比一。事情来得太突然,曹操险些丧命。 曹操的人马都干什么去了?由于战事发展得太快,曹军的战线拉得太长,很多将领率人马在各地作战。在曹军将领的传记中可以看到,曹仁此时在句阳攻打刘何,于禁先在须昌攻打吕布的部将高雅,后又转战到寿张、离狐。 面对敌人的突袭,曹操沉着应战,迅速调集周围的部队投入战斗,顶住了敌人的压力,然后发起反击,反而将吕布、陈宫打败。 这给亲曹派史学家又留下一个表现的机会,王沈的《魏书》像写传奇故事一样描述了此战的经过:

此时曹操身边不到一千人,屯营守卫力量十分薄弱。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曹操命令妇女们都登上屯营的城墙守卫,把精壮士兵集中起来迎敌。屯营的西面有一个大堤,大堤的南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吕布率军来到,看到树林怀疑里面有埋伏(最近他被曹军打怕了),便对手下说:“曹操多诈,这里面肯定有埋伏。”于是率军离曹军屯营十里处扎寨。第二天又来,此时曹操把队伍隐藏在大堤内,派一半兵力在堤外。吕布率军进攻,曹操派少数人迎击,等敌人逼近,伏兵杀出堤外,吕布大败,曹军缴获了不少敌人的武器,一直追到吕布大营才回军。写得很生动,但却不真实,如果有人拿这个当案例指挥打仗,结果只有一个:敌人打不垮,自己反而要全军覆没。 打仗不能离开一些基本常识,在这些常识中有一条是: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在阵地战中区区几百人是打不退上万人的,更不要说对方是吕布、张辽、高顺这样一流的猛将了。曹军获胜是有可能的,但不是这样的打法。面对远远优势于自己的敌人,曹操可选择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突围,承认自己失败,能不能安全冲出去全靠命了;另一条是固守待援。

曹操身边的人马虽然不多,但附近的人马不会离得太远,因为曹操再弱智也不可能只带几百人深入敌后。曹操应该选择固守,等大批曹军闻讯赶到后再一举把吕布击退。 其实曹操的战绩不用猛夸已经很耀眼了,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他指挥大军一路杀来,打得有章有法,完全像是给对手上战术课。 山阳郡内的战事进入尾声,曹操派人攻占了山阳郡内的各县,兖州八郡中的东郡、济阴郡、山阳郡、东平国基本为曹军控制,任城国、济北国、泰山郡的一部分也到了曹军的手中。吕布与张邈联合作战失败,吕布在兖州已无法立足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