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第29章 第三节

黄袍加身,并不是很困难的决定。当走向权力巅峰的路上只剩下孤儿寡母挡路时,赵匡胤是无法抗拒那致命的诱惑的。 谁也不能。 而如何处置前任老板柴氏一家才是他的最难命题。 他不是王莽,连自己亲生儿子的血溅到脸上也不会擦;更不是曹孟德,内心强大到可以向天下人叫嚣着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很多年以后,提到前老板柴荣,已经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对近臣们说,世宗皇帝在位时,可从来没有怀疑过我有篡位夺权之心。 说这话时他脸上还露出一丝贼笑,像偷了别人东西的孩子,因为打心里他一直认为这个位置是他从柴家抢来的。 柴荣一共有六个儿子,老大宜哥和老二(未名)皆被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老三柴宗训即后来的周恭帝,老五柴熙谨早卒,赵匡胤篡位后剩老三柴宗训、老四柴熙让、老六柴熙诲。

陈桥兵变时周恭帝柴宗训七岁,赵匡胤人主开封后,废恭帝,改封为郑王,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作为废帝,柴宗训虽衣食无忧但精神郁闷,遂在二十岁的时候(公元973年)逝世,其子嗣世袭郑国公封号。 而柴荣最小的两个儿子柴熙让、柴熙诲正史已无记载,江湖传闻(宋人笔记)说当时赵匡胤进入皇宫后,看到宫女抱着两个婴儿,一问是柴荣的两个小儿子,赵匡胤叹了口气问部下该怎么处理这两个小家伙。 以半部治天下的赵普朝脖子上比了个斩草除根的手势。 赵匡胤似乎认同了赵普的建议,就在他准备挥手让手下把这两个孩子处理掉时,他忽然看到大将潘美低着头轻捶柱子。 赵匡胤问潘美说,你觉得这样不妥吗? 潘美说也许这是最好的政治选择,但你我良心上可能过不了这关。

赵匡胤说那这两个孩子怎么办呢? 潘美说皇上如果放心,这两个孩子就交给我,我会妥善安置的。 后来潘美抱走了两个皇子,并收养了熙让,并为其改名潘惟吉,后来仁宗、神宗朝的名将潘夙,就是潘惟吉之后。 而另一个婴儿熙诲,则被后周大臣卢琰所收养,亦改卢姓。 以上故事系江湖传闻,可信度并不大,从后来赵匡胤南征北战中对待各方受降诸侯及子嗣的态度上看,虽是武将出身,但赵匡胤有一颗宽容的心,对所俘皇族一律善待,他怎么会容不下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柴荣家的两个年幼孩子呢? 而在他死前,则在宫中留下了一道神秘的石碑,新登基的皇帝即位,必须由不识字的太监带领着,去看老祖宗留下的这道誓碑。 在帝国,老赵家的这道誓碑成为了帝国臣民最大的好奇点,所有的人都在猜测和关心着宋太祖当年的家训。

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