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小说 唐朝从来不淡定4·守业更比创业难

第56章 第五十六章 安禄山惨死大明宫 睢阳军大败尹子琦

千算万算,就没算到安禄山的身体不大好! 自起兵以来,他眼睛渐渐失明,而肥肉不减,所以他全身不能见空气的地方,就产生了病疽。现在安禄山已经瞎了眼,身体也开始腐烂变质,性情异常暴躁。有人伺候他,他动不动就打人,稍有不满,就把人拖出去直接砍了,连句话都不让说。 当上了燕国的皇帝后,他一直待在深宫,大将都见不着他,他把政事都交给了严庄。 可就连严庄这样的宰相,也动不动要面临让安禄山当球踢的危险。宦官李猪儿,每日被安禄山鞭打最多,朝不保夕。 而安禄山是有许多媳妇儿的,他最喜欢的小妾姓段。段姑娘给他生了个孩子,取名安庆恩。安禄山很喜欢段姑娘,想着让段姑娘的小娃娃安庆恩当太子,让那个无脑的安庆绪滚一边去。就是这样,除了左右伺候他的人,连亲儿子安庆绪也朝不保夕了。

安庆绪还是很聪明的,他不自己做事,而是颠儿颠儿跑来吓唬李猪儿,“你前前后后受了多少鞭打,你没数吗?不早点干出大事,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死?” 李猪儿被安庆绪吓唬得面如猪肝,下定决心,要和安庆绪一起干一出大事。说实话,想要弄死安禄山,只需要把他的亲兵稳住就可以了。 然而,这也是多余的。 严庄和安庆绪,带着大股精锐跑到了皇宫,立在帐外守着。 李猪儿进去,依旧“伺候”安禄山,拿着一把大刀,问候了一声陛下大人。安禄山不耐烦地支应了一声。 随后,李猪儿直接冲了上去。吠的一声,安禄山的肚子被剖开了,肥肉和血一起流了出来。左右被这个场景吓得不敢动弹,不过,令李猪儿震惊的是,安禄山这家伙命也真够大的,肚子都被剖开了还能乱动(估计是太肥导致刀没砍到要害)。

安禄山的枕头下有一柄早就预备好的大刀,他朝着座榻头上胡乱摸去,竟然找不到。胖子肥嘟嘟的大手握着帐竿,他大呼:“肯定是家贼害我!” 然后出现了很囧的一面,他因为失血过多晕倒了,肥膘与鲜血就那么堆在地上。 安庆绪、严庄带着守卫杀了进来,拿出工具,就地挖了一个数尺深的大坑(没办法,体积比较大),将安禄山推进去埋了。安庆绪在一旁厉声告诫宫人,不可将消息泄露出去。宫人支支吾吾只顾点头。到了第二天一早,严庄在外头宣布了安禄山病重的消息,而且据严庄汇报,安禄山还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 安庆绪顿时泪流满面,号啕大哭,跑进屋里去看他爹去了。 哭完以后,安庆绪宣布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几天后,安庆绪宣布了安禄山病死的消息,给他发了一场隆重的丧礼。看来,两下里过得都很不容易。而安庆绪又是个不学无术、狗屁不通的人,又昏庸又懦弱,严庄知道他不能服众,甚至不敢让群臣看见新皇帝那一副熊样。

安庆绪的心理素质很好,也不介意,整天饮酒作乐,把严庄当亲兄弟,加封御史大夫、冯翊王,朝廷事务,事无大小,都要请教严庄。 和安禄山一样,李亨也曾纠结过太子的人选。他想立广平王李俶当太子,李泌不同意。不是因为人选不对,而是因为程序不对。可就因为这样,让张良娣和李辅国抓住了把柄。 这两位屡屡诋毁李俶和李泌,进言道:“李倓恨不能成元帅,谋害广平王。”可见,张良娣和李辅国真够狠的,这一招既能把建宁王弄死,也能孤立广平王。可恨的是,李亨居然听了张良娣的话,赐死了李倓。 广平王李俶算是怕了这两个属于阴性的家伙,跑来找李泌商量。 “要不咱先动手?” “不可,你没瞧见建宁王怎么死的吗?” “我为先生担心啊!”

“泌不怕,泌和主上有约定,等平了京师,我就还归山林,可以免于患难。” “先生走了,俶可就更危险了!” “大王但尽人子孝顺,良娣就是个妇女,大王顺着她点,她还有什么出息!” 史思明从博陵,蔡希德从太行,高秀岩从大同,牛廷介从范阳,引兵十万,进犯太原。和他们对抗的,就是手底下不满万人的李光弼。贼兵来了,大家在太原城里死守不出。李光弼让所有人作好战斗准备,因为史思明等人来了,仗着人多,一定会直接发动总攻! 然后,他匪夷所思地领着一帮小老百姓出城,在城外头挖起了深沟。众人还是很明白的,贼军来了,一定会在这深沟前停顿一下,城内也好有时间作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接下来,李光弼发布的指令,就让人捉摸不透了。他让人将泥烧成砖,一口气就烧了几十万块,搁在城里头堆在一起。砖头烧成后,贼军也刚好停在了深沟前面,不出一刻,他们就将大家辛辛苦苦挖好的沟壑填补起来,大军顺利抵达太原城下。

事实证明,李光弼是一个思路清晰的人,贼军来到城下,立即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抛石机砸烂了城墙,李光弼便让“乌合之众”——里头的泥瓦匠补上,史思明前功尽弃。于是,他开始去后方拿攻城器械,派了三千名胡兵押送,半路被唐兵给抄了,人一个不剩,器械全部捣毁。 擅长声东击西的史思明,决定派精锐骁勇为游兵,并想出了一个制敌的优秀策略,“我攻城北,你们就往城南爬,我攻城东,你们就在城西,看情况,直接上!” 让史思明惊讶的是,李光弼统军异常严格,守卫戒严,没有丝毫懈怠,所以想爬墙,根本没计划上说的那样简单。李光弼知道,此时急需人才。所以,他在城里招贤纳士,有任何才能都予以重任。比方说报名的有三个以前在官窑铸钱的人,李光弼就好好款待了他们。

史思明攻城不下,开始指挥众人骂娘。骂声掺杂浓重的胡音,真是骂出了水准。 他们望着城墙上大骂,觉得李光弼不敢出击,便越靠越近,却忽然发现,站在最前头的人,突然间凭空消失!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灵异事件,而是李光弼同志干的好事。铸钱的人,都会挖土,而李光弼招纳的三个能人,就是这挖地道的好手。他们在城内开始挖,一直通到城外,半夜,趁贼军不注意的时候,用枯草微微掩好。到了又骂娘的时候,李光弼派人拿着长钩,从外头的地道口忽然伸出头,放出长钩往里猛拉。骂得最欢的那位仁兄,就这样被押进了城里。站在最前头骂娘的人不会直接被杀,而是会被李光弼带到城墙上展览一番,让胡兵看清楚,随后大声道:“有种的再给我骂一个!”说完,当即让人砍了被拉的那人。

自从少了几个贼兵后,贼军再也不敢仰望天空,日日夜夜低头看,连走路都得低着头,生怕被人拉进去。 三位钱工连日来,又挖出来四通八达的地道。贼兵们俯视许久,也不见有人拉他们,也就放松了警惕。大军攻城,开始用梯冲、土山,一群人扛着梯子跑,刚跑近城墙,也不知怎么回事,忽然感觉没有了重力,轻飘起来,随后应声入地,陷了下去。 这还是唐军的功劳,不过,贼军太多,攻城还是很成功的。 但很快,他们的高兴变成了忧伤,因为等着他们的,是李光弼特制的大炮。这种大炮结构、原理简单得没办法再简单了,不过它有一个好处,巨石从上头顺势砸下去,能贴着地面滚老远。巨石的准头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大石滚滚砸向贼军人最多的地方,每一次都能砸死二十多个,估计脑震荡的也得有几十个。据记载,这场大炮战后,贼军光被砸死的就有十分之三。

死守了这么长的时间,太原却没想象中那样坚强。贼军粮食供给不断,唐军却只能困守。为了不饿死人,李光弼派人投降了。贼军是听李光弼这么说的,他们很高兴李光弼能够投降,准备第二天举办一个盛大的受降仪式来着,于是不复防备。 就在这天,地道中,三位钱工带着一帮干过工程的民工,顺着细细的地道挖向了贼军的营盘。测量距离妥当后,他们停下,开始向东西南北四面大面积地挖掘,一直将贼军营盘地下挖成了空心。贼军正接受太原城的投降,但很快,他们发现,李光弼没有出现在投降者中,他的一个裨将领着数千人来了。 贼兵也是有智商的,所以他们一个个盯着唐兵狐疑地看。 正瞧着,忽然有人爆出一句狼嚎,“哎哟!地震了!” 于是,全体趴下,慌乱中,陷入大坑中的有一千多人。

那些还不知道咋回事的贼军正跟地面亲近,唐兵却立刻操起家伙冲上前去,贼军死伤过万人。史思明哭了,可并不是因为战争上的失败,而是听说了安禄山的死讯。他满地打滚儿地表达了自己的悲伤,随即接受安庆绪(其实是严庄)的命令,回范阳镇守,以尹子琦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只留下蔡希德等人继续围攻太原。 尹子琦升了官,脾气见长。 离开太原几天后,他领着檀、同罗、奚、胡等十三万兵马,围攻睢阳。睢阳绝不可以丢,睢阳镇守许远,一个书生出身的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知道自己没能力带兵,于是写信告急。收信的人,就是身在宁陵的张巡。 张巡立刻领兵开拔,出现在了许远面前。介绍一下张巡和许远的兵马,张巡扩充到了三千人,许远也有三千多人,两下合并,所以睢阳城约有六千八百兵马。尹子琦开始围攻,张巡日夜督战,鼓励将士,慷慨义气,每日与贼军斗二十回合,十六天下来,张巡又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生擒贼将六十余人,杀贼兵两万余人。

许远来见张巡,“远生性懦弱,不习兵事,张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许远竟然真的把大权交给了一个外来的张巡,只负责调遣军粮、修造战具、居中接应等不需要谋略的工作。这一对搭档,可谓至上的组合。张巡在外主战,日夜搅扰敌军,贼军又被张巡弄死不计其数,而且,一时间,贼营成了哭爹的海洋。 贼军连张巡的半根毛都没摸着,就只剩下十万人。 尹子琦算是拿张巡一点办法都没有,半夜里,贼将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议题是:大军是否应该连夜狂逃?与会者纷纷表示敌军不好欺负,赞成连夜狂逃的方案。于是,在尹子琦的带领下,十万贼兵消失在了睢阳境内,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躲避张巡的突袭。 插播消息: 1.郭子仪派间谍混入河东,河东豪杰争相谋划,坐等官军收复两京。 2.郭子仪指挥,收复河东,十日之内,陇右、河西、安西、西域兵马相继到来,江淮地区的庸调也都到了洋川和汉中。 3.李亨没有听从李泌的建议,李泌曾提议让回纥兵再取范阳,而此刻已经贻误战机,史思明已经回到了范阳。而且,李亨着急着收复两京,没有攻打范阳的打算,所以李泌的谋略相当于没有被采纳。 4.贼军袭击凤翔,全国战场又开始了激烈的混战,已经制订好的计划又失去了战机,功亏一篑。 好在,最该溃败的睢阳没有溃败,尹子琦躲了一阵,又领兵围了上来。张巡却只有六千兵马,双方实力怎么算都不相当,但睢阳守军的士气却出人意料地饱满。这天,张巡召集大家,慷慨陈词,“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我受国恩,在这里守城,死也就死了。但诸位为国捐躯,却都如草膏一般,有司一分钱都不肯打赏,真是太让人痛心了) 将士群情激奋,贼军当前,不守如何? 保卫家园,何惜百死? 张巡的眼眶湿润了,他下令,将城中牛羊全部杀死,做了一顿肉菜,犒劳士兵。士兵总算是吃上了一顿饱饭,这日,在张巡的身后,跟着的是一群不畏死亡、怒发冲冠的士卒,他们跟随张巡,杀声震天地朝着敌军冲去。 士卒争先恐后地杀入了敌营,举着大旗,阳光下灰尘四起,张巡身先士卒,他像一把锐利的匕首,狠狠扎向了贼军的心腹!贼兵收起了嘲笑的表情,他们惊愕地看到,在张巡的身后,竟然是一群不要命的兵丁,他们手持大刀和长枪,满目激昂,目眦尽裂,疯狂地、不要命地斩杀着他们的“同伴”。而张巡左奔右突,在众目睽睽之下,亲手爆碎了无数贼兵的脑壳,后头跟上的士卒,也都猛虎一般,无数贼兵死在他们的刀下。贼军瞬间崩溃了,用屁股对着睢阳。这一次,死在张巡麾下士卒手上的贼将有三十多人,贼兵有三千多人。其余兵马,见大事不妙,一路狂逃,被张巡狂追了几十里。 张巡累了,很累很累。 但逃跑是不累的,尹子琦更不敢说累。 第二日,贼军又回来了,人数更多,装备更精良,防御更周密。 张巡领兵出战,昼夜数十回合,屡次挫败贼军。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