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湘西大会战·1945

第30章 3、大后方来了慰问团

湘西大会战·1945 龚晓虹 3191 2018-03-14
湘西会战打了一个月,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坚决贯彻执行总部的战略方针。先是以小股部队层层抗击,扼制日军进攻势头,然后有计划地向后退却,把敌人引进预设战场,极力阻击日军在这一地域的猛烈进攻,并在阻击中,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耗费他们的弹药物资。 中美空军有力配合地面部队,轰炸日军后方,切断和封锁日军后方朝前方的一切交通要道,让前线日军得不到军用物资的补给。中国军队在正面阻击的同时,以优势兵力大胆包抄,谨慎穿插,把进攻的日军主力分割包围在深山峡谷之中,完成湘西会战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 谁知日军异常顽强,被分割包围的日军大队或联队,左突右冲,非常凶猛,就像被困在大网里的猛兽,让猎人费了好一番功夫。这时的中国军队调动频繁,不断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应付突发局势的变化,所以迟迟腾不出手来搞反攻,只好围堵、阻击,换个地方再围困。

在围困日军的过程中,有的部队抓住机会,集中一定的优势兵力,打上一场局部性的歼灭战,如像邱行湘的第5师。但大多数部队是发挥灵活机动的战术,采取袭扰、偷袭和突击队抓一把就走的游击战,今天消灭一个小队,明天抢夺几件武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日军给蚕食得不轻。 日军第20军坂西一郎为挽救败局,便孤注一掷,命令第116师团主力进攻,企图解救被围困的日军联队或支队的处境。谁知又遭到第74军和第19师一个团的重创,只好失败退却,放弃进攻战术,改用外围接应的办法。 中国军队抓住被围日军走出阵地,伺机突围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泷寺联队、重广联队,击毙了两个罪恶滔天的刽子手。日军两大主力联队被歼灭后,湘西的战斗形势大为改观,王耀武司令官在前线有了机动兵力,便开始大迂回于日军116师团的后背,将数万日军包围在雪峰山中。

湘西会战胜利的喜讯不断传向全国,虽说湘西会战还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曙光已照耀在雪峰山顶。中国军队在湘西会战中,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大后方的人民激动不已,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各省的抗战爱国组织,一下子全都涌到湘西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来了。他们不仅带来了各地的特产,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的慰问品,还带来了战斗服务团、卫生医疗队、宣传队、青年学生自愿服务队,还有京剧、话剧小分队。整个湘西没有一丝一毫的战场气氛了,军队和民众全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战地服务团,青年学生自愿队,医疗小分队和宣传队,他们不怕艰苦,还深入到前线,把慰问品分发给战斗的士兵,为他们带去欢笑,带去歌声。在前线阵地上甚至还组织篝火晚会,邀请官兵一道演家乡戏,唱家乡歌,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奋勇杀敌的激情和爱国热情。

第四方面军还应后方各慰问团体的要求,请第19师57团的钟雄飞、第57师171团的杜鼎、营长李忠亮、连长周北辰等战斗英雄讲作战故事,作湘西会战的英雄事迹报告。 后方慰问团同前方中国军队官兵的这种互动,效果极佳,影响很大。 为彰显前方军队的战斗业绩,各军还举办了胜利成果展览,展出许许多多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参观的后方慰问团人员,没等展览结束,便把一些小小战利品索要一空,如像日军的信封、家信、小太阳旗,还有日本家人的照片、小刀、护身符、子弹壳、炮弹片等等。展览室里除枪支、大炮、弹药外,其余的一切全被好奇的青年学生、各界人士要走了,没有得到纪念品、战利品的女孩子还抹眼泪呢。 大后方的慰问团、宣传队不仅受到前线士兵的欢迎,同样受到军长、师长们的欢迎。他们一来,部队许多工作都不用多做了,如像战地动员,政治训话,这类事情便迎刃而解了,前线官兵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各军部、师部也同宣传队、话剧、京剧小分队举办联欢会。李天霞军长那晚竟跳了一个通宵的交际舞,都没有疲倦的感觉。联欢会在黎明的时候结束了,他还感觉不过瘾。这时间过得咋就这样快呢?他问身边的勤务兵。

最庞大的一支慰问团莫过于重庆来的。这支慰问团有来自工商界的,文化教育界的,以及各民主党派的,更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组织的文艺团体,世界上所有驻重庆的广播电台、通讯社、报刊等各大媒体,国内的中央社、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新蜀报、西南日报、大刚报、中国晨报等等。在外籍记者中有一批当时响当当的记者,如合众社王六达、自由杂志社白克、美国记者协会哈德曼、美国空军宣传处艾思乌、路透社达力文等等。 这些记者不好对付,他们不仅刨根问底,还要到处乱跑乱窜地去实地看看。没办法呀,战区长官不可能对战场一些琐碎了解那么详细,常常被记者问得哑口无言,语无伦次,想撒谎编造一点都不行。 外国记者甚至还去了一趟江口东南的青岩高地。那里一片焦土,炮弹片、子弹壳满地都是。地上的土层里时不时还能看见死人衣服的袖口,或者一只破皮靴子。一阵山风刮来,浓浓的血腥气让人呕吐。

记者都是这样,对什么都好奇,他们敬业精神有时到了发疯的地步,总想捕捉重大新闻线索。端着手里的照相机,不停地拍,满山遍野跑着拍。这可忙坏了一批保护兵,他们怕他们踩着地雷,或者绊响手榴弹什么的。因为战场打扫得十分仓促,战争还在进行,不可能清理得那么仔细、干净。再说十分疲劳的士兵,谁去管他这些呢,有空不如睡上一觉的好。 新闻记者的采访,启发了美国驻芷江的美国空军。他们和中国军队不一样,美国人最爱上报纸,上刊物封面,那多风光,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认识了你,出不尽的风头。于是他们在争着要报道的同时,还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记者随空军出征观战的游戏。 记者好选,就是美国空军要求的上校军官不好挑,既要是上校以上军衔,又要有写作能力,身体还要健康。如遇空战,发生伤亡事故,空军方面概不负责。这就有意思了。王耀武硬着头皮把一处处长吴鸢推荐出去。

吴处长笑了,指着鼻子问推我吗?王耀武没哼声,他坐下来用毛笔在一张纸上亲笔写下这样一行字: 如吴鸢空战遇难,其家属老少生活和孩子教育费用,由余负责。 王耀武字据就这么简单。吴处长说:“没必要了,不就是乘坐一次战斗机出征吗?这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出生入死又不是这一回,还列什么字据呢?”吴鸢敬礼走了。他得去芷江空军医院做一次体检,还进行了三天的训练,主要是教如何使用降落伞,及如何跳出机舱的动作,参观机场设施,了解飞机性能等等。 第四天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天气,他们登上了P-51式战斗机,三人分乘三架。吴鸢乘坐的战斗机,机长是中国着名诗人郁达夫的胞侄郁功成中尉。他坐好后被地勤人员系上了安全带,牢牢地固定在坐椅上,一点都动弹不得。还被告知,一旦发生情况,一按钮扣就开。头上被戴上耳机,以便收听信息,他还被一条毛巾捆住口鼻,防止呕吐在飞机舱里。

飞机成品字向东飞行,能看见右上方3架C-47运输机在飞行,左上方有6架B-24轰炸机击去福建方面执行任务。吴鸢的第一感觉是飞行在空中的飞机小得像几只盘旋的老鹰。他还没把天空中的景色看够,耳机里就传来,注意长沙到了,吴鸢朝下一眼就看见了岳麓山和密集的市区。注意! 马上战斗。 他还没想到是怎么回事,飞机便像离弦的箭,猛一下直线上升,再一个侧翼飞行,吴鸢顿时感觉他的五脏六腑被翻腾出来了,毛巾上全是呕吐出来的饭菜,被毛巾捂在嘴上酸得要命。 等到吴鸢回过神来朝下看时,长沙火车站的铁轨上冒出滚滚浓烟,还冲起一团团火光,耳机里的声音告诉他,轰炸了一辆日军军用列车。飞机落地后,王耀武组织了一个小型座谈会,让三位乘坐战斗机出征观战的谈谈观感,并要他们写出见闻,拿出去发表。

吴鸢又笑了,他说他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全被抖出身外,就像挂在肚皮外面,那会儿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平稳了,他才看见长沙火车站日军列车起火爆炸了。参加座谈会的人全笑了,说好呀,就这样写出来。 夜晚,芷江机场一片灯火,起飞降落的飞机发出刺耳的声音,仿佛是他们的一种自豪,去也张扬,回也张扬。空军第4大队,向参加座谈会的记者,全面介绍了他们这一年来的辉煌战绩,不大的会议室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记者们争先恐后给他们拍照,同他们合影留念。陈纳德的英雄美名再次蜚声海外,还上了几十家刊物的封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