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

第29章 第七章 飞夺沪定桥——红军长征中的丰碑

1935年5月27日清晨,一队红军从安顺场沿着山间悬崖上的小路溯大渡河向上游飞奔。每个人都有一个念头:“急奔三百二,拿下沪定桥!” “同志们!”王开湘团长在连以上干部会上动员说:“大渡河水流太急,工兵连几次架桥都被冲走了。安顺场只有3只小船,每次只能渡几十人,昼夜不停也要1个多月才能渡过全军。后面追击的薛岳、周浑元、吴奇伟部队已到金沙江,时间不允许我们在此久留。军委命令我们四团急奔沪定桥,为全军开辟一条道路。我们四团是有光荣传统的,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和军委的期望,完成飞夺沪定桥的战斗任务!”“向夺取安顺场的红一团学习!坚决完成夺桥任务!”“现在红一师已经过河,从东岸北进,策应我们四团夺取沪定桥!”“和红一团比赛,迅速拿下沪定桥!”行军队伍中,一簇簇、一堆堆的人临时凑到一起,碰完头后,又飞快地分开、散到队伍中去了。这是各连党支部,各班排党小组正在行军中召开“飞行集会”,研究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如何在急行军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飞夺沪定桥任务的胜利完成。于是,体弱、伤病同志的东西被抢过去了,骡马换给最困难的同志,部队走得更快了。

路,这是什么路?这哪里是路?不过是大渡河岸峭壁悬崖上凿出的栈道罢了,犹如羊肠缠绕,天梯高悬,蜿蜒曲折,忽起忽伏,忽隐忽现。左面是刀劈一样耸入云端的峭壁悬崖,虽然时值5月,山腰以上却积满银光耀眼的白雪,人走中间,寒气逼人;右面则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盘桓深谷,喷吐白浪,令人心惊目眩,稍不注意,就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之虞。这样的320里,与平地丘陵不可同日而语。 突然,河对岸传来“乒乒乓乓”的枪声,打得峭壁上火星四溅。原来敌人也在溯河而上,发现了我们,在胡乱开枪,妄图阻止我们前进。 “部队注意隐蔽前进!特等射手,瞄准敌人射击!”随着几声枪响,放倒了对岸几个冒头的敌人。 走了60里的时候,前面隆起一座名叫叶大坪的大山,山上有1连敌军,先头部队已和敌军接火。

“行进中干掉他!”团长政委一声令下,部队一个猛冲,把敌军全打垮了。 过了山是一条小河,水深流急,敌人已把桥毁掉。全团的去路被截断了。 “一营!就地砍树、架桥!”一座临时桥梁很快架起来了,全团安然通过。 “报告!前方有1个营的敌人盘踞在菩萨岗的大山上,挡住了去路。”侦察员跑来报告。打,还是绕道走?只见敌人盘踞在天梯般小路的山垭口上,山陡得须仰头见顶,用望远镜看敌碉堡,帽子都要掉下来。右边紧靠一条河,山势险峻,无路可绕。正面仰攻、右面侧攻都不可能。只有左面,虽然悬崖凌空,但石壁上稀稀落落地长了一些小树和荆棘,似可攀爬。 王开湘和杨成武碰头之后定下了“打”的决心。 “从左面悬崖摸上去,出其不意,包抄敌人侧背,从敌人屁股后面袭取隘口!三营长,你带1个连上去!罗华生,你和曾营长一起指挥!三营另外两个连,在正面佯攻!”敌军发现了红军攻山的企图,集中火力,疯狂地用机枪封锁正面路口,小路隘口上,顿时硝烟四起,杀声震天。

突然,敌军背后传来了枪声。敌军顿时乱了阵脚,有的朝天胡乱放枪,不知向哪里射击才好! “我们成功了!正面部队,冲!”团首长一声令下,全团一个猛攻,前后夹击,终于和曾营长率领的一营在敌碉堡上会合了。敌3个连被消灭,活捉1名营长、1名连长,俘虏了200多人,缴获步枪100余支,机枪一二十挺,以及大量军用品。还有满地的烟枪、烟灯。原来刘文辉的川军与王家烈的黔军一样,也是“双枪兵”。 打了胜仗,走路更有劲了。第一天,斩关夺隘,足足赶了80里山路,夜宿拜月坪。 第二天凌晨,一匹大黑马旋风般追来,军团通讯员传达了军委和军团首长的命令并报告了敌情: 原定3天夺取沪定桥已经不行。刘文辉的两个旅也在向沪定桥急进,你们是在和敌人赛跑,早到一分钟,就是胜利,晚到沪定桥,夺桥就更难了。

全军绝大多数都要走沪定桥过大渡河,军委也要在沪定桥过大渡河。你们要打破道州奔袭和鸭溪飞兵一天160里的纪录,于明天夺取沪定桥! 什么?明天夺取沪定桥?那就是说,我们除了要和敌人作战以扫清前进障碍外,还要在这老山路上一天飞跑240里。两天的路要一天走完。可路是要靠双脚一步一步走的啊!少一步也不到位啊!谁也不会料到,任务是如此急迫。但这是命令!而且军情明摆着,如果我们跑不过敌人,那么红军主力不就真成了石达开第二了吗。或者,最好的前途是向西康一带的高山雪岭无粮区转战。假若那样,不是战死,也会饿死。 军情急如火,一定要坚决完成任务,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能迟疑!要化上级指示为全团行动!

领导行进碰头、传达!党员“飞行集会”!非作战物质清除!干部以身作则!宣传员行军鼓动! “发扬道州奔袭精神!突破鸭溪急行军纪录!谁是英雄谁好汉,沪定桥头比比看!一天走完二百四,坚决拿下沪定桥!”口号声前呼后应,如铜钟声声,飞向蓝天白云,在群山中回旋;似惊雷滚滚,穿过云雾,在峡谷河上激荡。队伍快如风,每个人脚底都像穿了哪吒的风火轮。看到此情此景,脚上受伤的杨成武心中一阵热,他跳下马来,忘了伤痛,一拐一拐地与战士徒步行进。见首长如此,战士们更有劲了。 敌军也在前进,其中一支部队正与我隔河赛跑。 不仅有敌军隔河与我赛跑,还有敌重兵堵路,所以,这种隔河赛跑是不对等的。这不,在猛虎岗,1个营的敌军又堵在一座高山上了。

猛虎岗状如猛虎,是一座上下约40里的大山,右傍大渡河,左倚更高的山峰。整个山浸在云雾之中,山半腰白雪皑皑,中间一条羊肠小路,是安顺场通往沪定桥的必经要道。1个营的敌人在此扼守。猛虎岗,确如猛虎蹲伏,随时准备扑出来吃掉行人。 此时,敌军己知红军来到,但由于大雾弥漫,见不到人影,于是只好惊慌地向山下射击壮胆。 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利用这天赐的大雾作掩护,摸上隘口,来它个神兵天降。 “一律不准放枪,悄悄地上去,接近敌人后,用刺刀、手榴弹解决问题。”团首长对突击部队交代说。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也过去了,人们紧张得几乎屏住了呼吸,谁都没说话,静静地听着,默默地等待着,对于自己派出的突击队,他们有足够的信心。

“轰隆!”期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响起来了。它仿佛节日的礼炮那样的悦耳,也像号角那样的动听。 “又成功了!吹号助威!先头营,冲上去!”王开湘团长兴奋地一拍大腿,下了攻击的命令。 号声吹响。随着雄壮激越的号声,部队排山倒海般向山上压去。两路突击,敌军无法招架,狼狈退到山下30多里远的摩西面村。 摩西面是一个倚山傍河的哨卡型村庄,其险恶难攻,不亚于猛虎岗,而且是敌军的团部,有1个营据守着。好在红军行动迅猛,衔尾追击,跟着敌军屁股进了敌人的团部和营部。此刻敌人己成惊弓之鸟,且事出意外,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红军在行进间,占领了摩西面,端了敌人团部,击溃了敌人1个营。 “快把村头木桥炸毁,不让共军过桥!”原来敌人早就准备逃跑,在通往沪定桥的木桥下绑上了炸药,随着敌军头头一声狂叫,一声爆炸,木桥飞上了天。

为架设桥梁,又耽误了120分钟。桥刚架好,就吹起急行军号角,大家一气跑了50多里,已到傍晚7时多了。察看地图,到沪定桥还有110里。 好家伙!一个白天打了两仗,架了1座桥,还跑了130华里。这既给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同时红军指战员又不免担心:一夜走110里行吗?干部战士经一天行军作战,已经极度疲劳,何况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正当部队忍饥挨饿兼程前进时,天下起了大雨。电闪雷呜,风狂雨猛,天黑如锅底,雨猛如瓢泼。天黑看不清路,雨一泼,地上泥泞滑溜,一不小心,就会跌倒,甚至掉下万丈山崖,一下子影响了行军速度。照这样下去,天亮赶到沪定桥是不可能的。何况,有的人已经饿得走不动,困得无力走了! “渴了喝雨水!饿了嚼生米!困了每班用绳串起来拉着走!路滑拄拐杖!走不动的积极分子架着走!负伤的搀扶着走!所有牲口、行李、重武器统统轻装,由管理处长何敬之、副官邓光汉率一个排跟进!同志们,跟敌人赛跑呀!天亮一定要赶到沪定桥呀!”团党委作出了决定。

在大雨中,部队像一团火似地在山谷中滚动。 但是,与对岸敌军的比赛再次出现了不对等。只见对岸敌人点起了火把,排成一串,如一条游龙,速度又超过了我们。 “点起火把和敌人赛跑!超过他们!”团首长下令。 本来,红军是隐蔽前进,不想惊扰敌军。但是,“事到万难须放胆!”为了照明,加快速度,红军也点起了火把,顾不上许多了。 “你们是啥子部队!”对面传来敌军用四川土语的问话声。 “我们是×旅×团!”红军早有预防,准备了一批四川籍战士,用土话说出了驻摩西面那个团的番号。司号员按照俘虏交代的敌人号谱吹响了事先准备的答语。 敌军信以为真。以为对岸的部队是他们的同伙,共同奉上峰命令夹河而上增援沪定桥的。于是,两岸两条火龙,夹岸并进。

夜间12点,对岸火龙突然不见。为了摸清对方情况,红军按号谱吹号询问。对方回答:“宿营休息了!”全团闻听此信,都来了精神。大家说,“敌人赛跑输了,我们赢定了!”“走!快走!抢回半夜时间夺沪定桥呀!”大雨滂沱,山洪暴响。红军举着火把前进,一路摸爬滚打,风雨兼程,终于在第二天早晨6点钟,到达沪定桥西岸,占领了全部沿岸阵地。 一昼夜在战火中架桥,暴雨中高速行进240里山路!这是长征中的新的奔袭纪录。而创造这一纪录的主人,就是红四团的干部战士们。 沪定桥头碑上的这副对联,形象地描绘了大渡河上这座名扬四海的铁索桥周围的地形地貌。 沪定古称“沪水”,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即指此地。沪定西岸紧连高达7556米的四川最高峰贡嘎山,雪峰皑皑耸碧空,如冰刀霜剑。 河东岸是著名的川藏咽喉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歌中所唱,一点不假。两山夹峙,一水奔腾,恶浪滔滔。水把两岸切削成高崖。 这样的地方,架桥桥墩都无处立足。聪明的古人于是想出了铁索过江、凌空吊桥的办法,用13根铁索,9根为桥面,4根为扶手,固定在两岸大铁桩上,再铺上木板,用以通行。铁索桥宽8尺,长80丈,高空飞挂。此时绝大多数木板已被敌军抽掉,只剩下东桥头堡边尚有部分木板,寒光凛凛的13根铁链子,随风摇晃。人站在上面,头晕目眩! 地形看完,天主教堂里,战前会议正在热烈进行。各连部送来了突击队员名单,“争当突击手,飞夺沪定桥”已经成为全团每一个人的心愿。各连连长都来抢任务了。 “夺桥任务非给我们三连不可!”刚从侦察连调到三连当连长的王友才抢先发言。“三连哪一次战斗都没落后过,这次保证把沪定桥拿下来!否则,我这个新来的连长会被全连说成没本事,抢不来任务,没法向战士交代。”“我请求发言!”四连长忍不住站起来抢任务。 “我代表六连请战,当突击队!”六连长也插了一脚。 “你们谁也没有我理由充分!”一向不爱说话的二连连长廖大珠刷地站了起来,他激动得浑身发抖,吃力他说: “一连过乌江立了大功,成了渡江模范连。我们二连要学一连,争取当夺取沪定桥的英雄连。再说,一后面就是二,轮也轮到我们二连了,你们三连以下,依次向下轮好了……”连长们一个个都站了起来,各不相让,各有各的理由,而且理由也都很“过硬”。怎么办?团长和政委最后拍板: “大家都想上,争当突击队,这很好。可桥只有一座,突击队只要一个,民主过后是集中。打仗轮着来,这次任务给二连。由二连的22名党员积极分子组织精干突击队。”王开湘又部署说:“三连担任一梯队,跟着突击队冲,还要铺桥板,让后续部队冲进沪定城。其余部队为二梯队。机枪集中起来担任掩护,神炮手赵章成连长,这回要看你的炮弹是否还长眼睛。司号员,集中到一起造声势。教导营,由陈士渠同志率领,在打箭炉方向担任掩护任务……”早已整装待命的22名勇士,腰缠手榴弹,背插马刀,当冲锋号吹响之后,在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如飞箭离弦,冒着弹雨,每人一手持枪,一手扶着铁索,踩着摇晃的铁索,向敌军冲去。红军武器一齐开火,枪弹、炮弹如旋风般刮向敌军阵地,喊杀之声犹如惊涛裂岸,地动山摇。沪定桥边浓烟四起,硝烟滚滚。 敌军负隅顽抗,各种轻重武器喷吐着火舌,妄图阻我22名勇士过桥。但是,敌军的火舌很快为红军所吞没,所压倒。红军突击队员有的匍匐前进,有的横身爬行,有的扶栏向前,精神抖擞,越战越勇,很快靠近了对面桥头。 敌军被英勇的突击队吓呆了。他们没想到红军这样不怕死,硬是从铁索上凌空越过。于是失魂落魄,纷纷爬出工事,转头就跑。 “点火!点火!烧死共军!”敌军头头声嘶力竭地拿出了最后一招。顿时,桥头堡边早已浇上油的桥板一下子燃烧起来,烈焰腾空。风借火势,火助风威,熊熊火光照亮了高峡上空。“同志们!冲过去呀!莫怕火呀!敌人垮了,冲呀!”红军阵地上的所有人一齐高声叫道。 “同志们!这是最后关头,前进!”好个廖大珠,只见他一跃而起,在狂吼中带头冲进火海。帽子着火了,他不管不顾,衣服冒烟了,他继续冲锋。 在他的带领下,突击队全部冲过火海,冲过桥头,冲到城里。一颗颗的手榴弹扔向敌阵,一排排冲锋枪射向敌群,挥舞的马刀,也砍向了敌人。 “同志们!冲啊!”团政委杨成武不顾身上的伤痛,率领三连在22名勇士后面一边铺门板,一边冲向对岸。 王开湘团长率领二梯队,如潮水般涌上了桥头。 此时冲进城中的勇士们正与城中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子弹快打光了,手榴弹快用完了,遂在夜色中抡起了大刀片,挥舞着砍向敌人。有3名勇士伤亡,其中包括一个刚参军不久的苗族小战士。正在紧急时刻,一梯队三连赶到了,二梯队也赶到了,敌军的反扑被压了下去。经过一阵激烈的巷战,敌人被歼大半,残余者纷纷向城北逃窜。当滚滚大渡河水映着初升的明月,四周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的时候,红军胜利占领了沪定城。接着,红军又与赶来的红一师右岸部队在化林坪、竹林坪一带阻击和消灭了大批敌军,扩大了防御纵深,巩固了沪定城的安全。 第二天凌晨,军委领导和军团首长赶来了! 第三天,军团主力,中央军委纵队赶来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中央机关也来到了。千军万马从这英雄的沪定桥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为表彰红四团飞夺沪定桥,军委特发奖旗一面。团长、政委和22名勇士中活着的英雄,每人发1套列宁服,1支钢笔,1个日记本,1个搪瓷碗,1双筷子。这是当时最高的物质奖赏! “我们英勇的红四团和红一师的同志们,已经完成了一项光荣伟大的任务,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渡过大渡河开辟了道路。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红四团夺取沪定桥的胜利是一个战略的胜利!”这是朱德总司令的表扬。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