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揭底山西煤老板

第78章 煤政治经济下的山西社会十大阶层分析

揭底山西煤老板 山西病人 1727 2018-03-14
社会要发展,民众要生活。 煤老板开煤矿挣大钱,矿工下煤窑养家糊口。 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芸芸众生在各自人生路上行走。 在煤政经济下“水到渠成”,形成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和“圈文化”,维持着一台“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 本节中我们将对煤政治经济下的山西社会各阶层分析: 第一层次:这主要是指那些拥有行政资源的阶层(政府官员层)。 这一层面分三个阶层: 一、“垂直利益”阶层:这是某一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最高层,他们拥有地方行政生活中绝对政策资源和行政权力,如当地行政首长,也叫“一把手”,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支配某个行业或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这个阶层极有可能形成“墙”。

二、“绝对利益”阶层:这是指地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这些部门不仅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力,而是拥有行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方针的决策制定权。一句话,就是既可制定行业的“游戏规则”,又是游戏的参与者,说到底是维护行业秩序的“片警”。 三、“相对利益”阶层:这是指地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通过本身职务权威和政府背景的“权威力”和“影响力”为自己谋得个人利益,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人家说话都带着法哩。”这个阶层极易形成“挡风的”。 第二层次:这一层次主要是指拥有煤炭流通特权阶层(煤老板)。 这一层面又分四个阶层:

一、“粉顶”煤老板:这里我们没有用“红顶”这个词,这是为了有别于历史上的“红顶商人”。 这个阶层是煤老板阶层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一方面与政府关系密切却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他们热心公益,比如为敬老院送衣送裤,修庙筑路,其形象角色成了现代版的“开明绅士”。当然,他们换来的是政府方面一有“风吹草动”,这些政策信息最先让他们拥有,也就是说,他们是当地“墙”阶层最大的“买家”。 二、“黑顶”煤老板:这个阶层煤老板产业已成一定规模,他们与政府平时不结交,但在关键时候就用钱“开路”。比如上级要“检查验收”,他们就与有关执行主体部门“干脆利索”地一次性“一手交钱,一手办事”,这种“刀下见菜”式的思维一直主宰着他们的经济生活。这个阶层是“挡风的”最忠实的“客户”。

三、“谢顶”煤老板:这个阶层的煤老板最倒霉。他们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及财富基础,最大的特征是在政府层面“没关系”、“没后门”。一旦遇到“风头”,他们则首当其冲,被罚被抓。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挣不了几个钱,却一年到头在外躲”。这个阶层的“黑色献金”大都流入“挡风的”之腰包。 四、“绝顶”煤老板:严格意义上讲,这个阶层的从业者不能叫“煤老板”,这相当于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在的“自留地”。 山西煤炭多,以至于当地农民在自家灶台下都可以挖出优质煤炭。煤炭挖出后,他们就雇用村民,蚂蚁搬家式地堆放在院子里,这个过程完全不用现代采掘设备,工人手刨肩扛,或牛拉骡驮,是典型的人力施工,还处在小打小闹的阶段。这个阶层的“受罚度”指数仅在“谢顶”煤老板以下。

第三层次:这主要是指煤矿工人阶层。 这一层面又分三个阶层: 一、“沾腥带荤”型:这部分工人家在农村,一没文化,二缺财力,但他们与煤老板关系亲近,或与政府官员有亲缘关系。煤老板常常利用这部分人的“政府资源”而另眼相待。如果煤老板在政府层面有棘手的事情要办理,常常让这部分人“走亲戚”摆平。 二、族亲姻缘型阶层:这里说的亲缘关系,一方面是指与煤老板有亲缘关系,另一方面是指与矿内某一生产环节的负责人(如“老头”)有亲缘关系。在具体生产过程中,这部分群体可优先干“活轻钱多”的肥差。作为煤老板的“自己人”,他们都被安插在关键岗位,如坑下记工员、煤场售煤员、设备采购员等。 最明显的是在与矿内某一生产环节的负责人(如“老头”)有亲缘关系时,往往最先被重用的是“老头”的儿子、族侄族孙,如此一来,煤矿上“父子党”、“兄弟帮”就出现了。

三、“力”“益”相关型阶层:我们可以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力”是指力气,“益”是指个体利益,这个阶层最大的特点是与煤老板和坑下工头不沾亲带故,没有亲缘影响力,最大的特征是“没权有力”、“没钱有力”。“力气”是这个群体唯一支配的财富,他们凭借自身力气在煤矿上挣钱,然后养家糊口。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