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

第42章 湘赣边界诞生了第一个红色政权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 文辉抗 2449 2018-03-14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那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着名论断。其意思很明白:共产党要夺取政权,就离不开搞武装斗争。同样,共产党搞武装斗争,为的就是夺取政权。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和草寇占山为王的本质区别。 毛泽东非常清楚这一点,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也非常注重这一点。 建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就是他建立边界红色政权的最初尝试。 茶陵,位于湖南省东部边陲,古称茶乡,因居“茶山之阴”和有炎帝葬于境内而得名茶陵。 自古以来,茶陵因其处在贯通赣湘粤交通线上的要津,系“军重控扼”之地,而有“三路襟喉”之称。 大革命时期,在北伐军过境的推动下,中共茶陵特支领导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先后建立了农协、工会、学联、妇女联合会等组织,成立了农民自卫军。但是这一切都在“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摧残殆尽。侥幸保存下来的一点革命力量,不得不退入茶陵、安仁、酃县交界的潭湾,开展隐蔽的游击斗争。

1927年10月21日,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游击至酃县水口时,曾分兵突袭了茶陵县城。 那一次的袭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攻占了县城,砸了监狱,解救了被关押的工农运动骨干。只是因为当时的袭击,为的是牵制敌人,部队并没在县城停留,当天就离城而去。 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忘记茶陵。 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最终在井冈山上安下家之后,准备向外发展,扩大根据地。毛泽东选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茶陵。 11月16日,工农革命军将全部主力都集中在宁冈大陇,准备攻打茶陵。毛泽东亲自作战前动员,他说:“同志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休整,今天就要上前线打仗了!现在茶陵县城空虚,我们就要乘虚而入,来个开门红!”

工农革命军没有让因脚疾未能随军行动的毛泽东失望,11月18日,他们一鼓作气拿下了茶陵县城,真的来了一个开门红。 县城占领了,而且工农革命军没有像上回那样立即就离开。 一道难题摆在了工农革命军的面前:占领了的县城如何管?国民党的县长跑掉了,县衙门无人主事。革命军要不要建一个新政权? 带队的一团团长陈皓想得很简单:不就是一个县衙门吗?派个人去管事就得啦!他想到了一个人,就将他派了去“坐堂”,至于衙门的名称,陈皓没有想到要改,就仍然沿用“茶陵县政府”这块牌子。 派去当县长的名叫谭梓生,安徽省旌德县人,1925年在上海法政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旌德县后,他曾担任过旌德县县长。大概是因为他有这么一段经历,陈皓才派了他。

此一时非彼一时,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工农革命军不同于国民革命军,谭梓生却一时没能搞清这种区别。他不知道红色政权的县长应该如何去当,于是,就只好一切照旧政府的样子,仍然是在那个县长公署,升堂审案,收税完粮。至于陈皓,由于旧军队的积习很深,进城后故态复萌,每日吃包餐、图享乐去了。既不去打土豪筹款子,而专找商会派军饷;又不做御敌准备,只是出出操、点点名而已。 老百姓经过县长公署,探探头,咋咋舌,失望而去。这是个“换汤不换药”的新政府。 目睹在群众中毫无威信的新政府之种种弊端,以及陈皓等军官的所作所为,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甚为忧虑。他将茶陵的情况向毛泽东写了一封汇报信,派人急送仍留在茅坪的毛泽东。

毛泽东见信之后,深感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复信宛希先,指示:由部队派人当县长是不对的,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要保护商店、保护邮局、保护学校、保护医院。 “要成立工农兵政府”,接到毛泽东复信的宛希先精神为之一振。他立即将毛泽东的指示向部队里的党员、团营干部、士兵委员会,向茶陵党的组织、新的县政府等方面作了传达。紧接着,便进行组织工农兵政府的筹备工作。 “工农兵政府”,这可是个新名称,宛希先等人无不叫好!他们不知道见多识广的毛委员是从哪儿借鉴来的这个名称,只觉得亲切,带劲! 其实,“工农兵政府”这个名称,是毛泽东“闭门造车”和“照着广告”做出来的。毛泽东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曾解释道:由于“从11月底起,即与省委断绝交通,党的一切主张政策都不知道”,所以,当时建立的红色政权统称为工农兵政府,这“一部分是闭门造车自己做的,一部分是报纸传来广东12月11日暴动的消息,照着这一广告做的”。

工农兵政府,自然得由工农兵来当主角。宛希先召集茶陵县的党组织、工会、农会的负责人和军队各连党代表一起协商。鉴于来不及召开全县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就由工会、农会和士兵委员会各推出一名代表,组织工农兵代表会议,再产生县工农兵政府主席。 各方代表很快就被推选了出来: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 究竟由谁来担任主席,几个代表相互谦让。宛希先是个爽快人,他干脆地说:“工农兵政府‘工’字带头,谭震林同志,你是工人代表,你就担任主席吧!” 与会者一致赞同,谭震林被推举为县工农兵政府主席。 谭震林是湖南攸县人,1902年生,14岁时到茶陵徐文元书纸店学徒,后来当印刷工人。大革命时投身工人运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队长,“马日事变”后被迫转移到茶陵。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后,他召集原工运骨干很快就恢复了县总工会,并被推举为总工会主席。这位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自担任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之后,就成了职业革命家,在其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1927年11月28日,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正式成立。县府大门上高悬的“县长公署”漆匾被取下来砸烂,取而代之的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牌匾。大门两旁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 这一天,茶陵城内红旗招展,人民群众欢天喜地,就像过节一般。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设立了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任命了知识分子杨绍震和罗尚德、罗青山、陈叔同分别担任各部门的领导职务。接着,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名义发了布告,号召广大工农群众起来革命,巩固政权,惩治土豪劣绅。布告上赫然署名是: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