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反右派始末

第30章 罗隆基建议成立“平反委员会”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2169 2018-03-14
就在章伯钧提出“政治设计院”的翌日,五月二十二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民主党派负责人第九次座谈会上,中国民主同盟的另一位副主席罗隆基发言了。 罗隆基提出应该成立“平反委员会”,后来又成了“著名右派观点”。 罗隆基是江西安福人,生于一八九六年,比章伯钧小一岁。一九一三年他以江西总分第一名考入北京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 一九一九年,当“五四”运动爆发时,二十三岁的罗隆基是学生领袖之一。 此后,罗隆基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罗隆基此人,擅长演讲,亦擅长写作。他于一九二八年回国后,一面在上海光华大学、中国公学等学校担任政治学教授,一面为《新月》等杂志撰稿。他崇拜英美政治,抨击蒋介石的独裁政治,人称“英美派”。

一九三一年,罗隆基和张君劢等组织“再生社”,出版《再生》杂志。翌年,再生社改组为中国国家社会党。 此后,罗隆基一直兼政治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政治活动家于一身。他担任过南开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担任过《新月》杂志主编,北京《晨报》社长,天津《益世报》主笔。 一九四一年十月,罗隆基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出任宣传部部长,而章伯钧则为组织部部长。不久,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罗隆基站在中共一边,跟蒋介石政府作斗争,成了中共的坚定的盟友。在许多场合,罗隆基发表谈话,或者发表声明,支持中共,反对蒋介石。 储安平曾在一九四七年《观察》杂志二卷二期的《中国的政局》一文,如此评论过罗隆基:

“若以现代的标准言之,严格说来,在今日民盟的领导人物中适宜于实际政治生活者,恐怕只有罗努生(隆基)先生一人。罗氏中英文都好,口才文章都来,有煽动力,有原动力,而且对政治生活真正有兴趣……” 储安平也同时指出,“可惜罗氏的最大弱点是德不济才。” 蒋介石把罗隆基视为眼中钉。一九四九年春,蒋介石曾在上海软禁罗隆基。 罗隆基脱险后,和张澜一起于六月二十四日抵达北平,朱德、李维汉、郭沫若、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到车站迎接。 不久,罗隆基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常委。 罗隆基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 一九五五年五月,胡风在北京家中被捕,罪名是“反革命”。紧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席卷中国大陆。罗隆基对此摇头,他曾对朋友说:“胡风会是反革命?我不相信!”

罗隆基对于“肃反”、“三反”、“五反”中的过左行为,也颇有微词。 既然中共开展整风运动,中共中央统战部一次又一次召开座谈会,竭诚地欢迎民主人士提意见。罗隆基有话在肚子里,搁不住,他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成立一个“平反委员会”,以纠正以往运动中的冤案。 以下是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关于罗隆基发言的报导: 他谈到顾虑与保证问题,他说:为了鼓励大家“鸣”“放”,并保证“鸣”“放”得好,我觉得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可以成立一个有共产党、民主党派的成员和其他方面人士参加的委员会,以检查过去三反、五反和肃反工作中的偏差,并鼓励受委屈的人士向这个委员会申诉。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示过,由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成立一个机构来检查肃反偏差。他拥护这主张。他说,成立这么一个委员会有三大好处:

一、可以鼓励有意见的人向委员会申诉。地方上的一些知识分子都希望有说话的地方,并且希望“条条道路通北京”,认为有意见传到北京,就是“上情下达”。因此,有了这个委员会,就可以使有委屈的人不致于没地方申诉。 二、可以更好地做好平反工作。王昆仑先生说,现在有人以为今天的“鸣”“放”是三部曲:放、收、整。其实这不外是经验主义者错误的主观主义设想出来的公式。过去许多大运动造成一些隔阂。过去的运动都有平反工作。不过,过去的平反工作往往是:人民代表大会把意见转给地方,地方又将意见转给有关单位领导的组织去处理。这样就很难做到“有错必纠”了。如果成立了这么一个委员会,那就可以将平反的机构和“三反”、“五反”、“肃反”的机构分开来。过去的运动是共产党领导的,今天平反有各民主党派人士参加,那就更有利于做平反工作。

三、在“鸣”“放”中,就有人有顾虑。谁也不敢保证,对“放”与“鸣”绝对不会有人打击报复。有了这个委员会,受到打击报复的人就可以直接向委员会控诉。这样,有报复思想的人就害怕,真的受到报复的人也有路可走。 这样的委员会,中央有,地方也应该有,而且中央可以领导地方的这样的委员会;全国有这么样的有系统的机构,一定能够保证“鸣”“放”得好。我这个仅是建议,很不成熟,不知道是否妥当。 罗隆基所建议的“平反委员会”,又何错之有! 二十一年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有一段话专门论述平反问题: “会议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当年作为“反革命集团”的胡风一案,得到了彻底平反。 历史证明了罗隆基关于胡风问题的见解完全正确。 历史证明了罗隆基关于“平反委员会”的建议完全正确。 可是,在当年,罗隆基善意的建议,却遭到了恶意的批判。关于“平反委员会”本身,也成了一桩需要平反的历史冤案! 看来,罗隆基的“错误”,只是超越了时代!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