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反右派始末

第38章 毛泽东实行“诱敌深入”的策略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1877 2018-03-14
毛泽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决定“转了”的呢? 在“考证”这一问题之前,先来“考证”毛泽东什么时候定下在一九五七年实行“诱敌深入”的策略。 关于这一“诱敌深入”的策略,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曾写过一篇着名的文章,那就是由他亲自执笔的《人民日报》七月一日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 在这篇社论中,毛泽东写了一段关于“阳谋”的论述: 本报及一切党报,在五月八日至六月七日这个期间,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指示,正是这样做的。其目的是让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大鸣大放”,让毒草大长特长,使人民看见,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东西,以便动手歼灭这些丑类。就是说,共产党看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一场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让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这一场战争,报纸在一个期间内,不登或少登正面意见,对资产阶级反动右派的猖狂进攻不予回击,一切整风的机关学校的党组织,对于这种猖狂在一个时期内也一概不予回击,使群众看得清清楚楚,什么人的批评是善意的,什么人的所谓批评是恶意的,从而聚集力量,等待时机,实行反击。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农民不是每年要锄几次草吗?草锄过来还可作肥料。①

毛泽东的这一“诱敌深入”的策略,其实早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他便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阐述: 我们对待民主人士要又团结又斗争,分别情况,有一些要主动采取措施有一些要让他暴露,后发制人,不要先发制人。② 所谓“后发制人”,其实也就是“诱敌深入”的另一种说法。 对此,林彪有一精采的解释,称之为:“引蛇出洞,让一些人喝雄黄酒!”① 在林彪的眼里,“右派分子”就是化装成人的蛇。如同《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喝了雄黄酒显出原形一样,大鸣大放就是让“右派分子”喝“雄黄酒”。林彪把毛泽东所说的“阳谋”,比喻为“引蛇出洞”,颇有见地。 在那段话的前面,毛泽东这样说道: “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国民党很怕批评,每次开参政会就诚惶诚恐。民主人士的批评也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错的,一种是不错的。不错的可以补足我们的短处;错的要反驳。至于梁漱溟、彭一湖、章乃器那一类人,他们有屁就让他们放,放出来有利,让大家闻一闻,是香的还是臭的,经过讨论,争取多数,使他们孤立起来。他们要闹,就让他们闹够。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讲的话越错越好,犯的错误越大越好,这样他们就孤立,就能从反面教育人民。”②

可以说,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初的这一讲话,已经定下了他在一九五七年对待民主人士的策略。 这样,当一九五七年五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后,毛泽东便在一九五七年五月四日起草《中央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全文如下: 上海局,各省委,直属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各党组: 最近两个月以来,在各种有党外人士参加的会议上和报纸刊物上所展开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对于党政所犯错误缺点的批评,对于党和人民政府改正错误,提高威信,极为有益,应当继续展开,深入批判,不要停顿或间断。其中有一些批评得不正确,或者在一篇批评中有些观点不正确,当然应当予以反批评,不应当听任错误思想流行,而不予回答(要研究回答的时机并采取分析的态度,要有充分说服力),但是大多数的批评是说得中肯的,对于加强团结,改善工作,极为有益。即使是错误的批评,也暴露了一部分人的面貌,利于我们在将来帮助他们进行思想改造。现在整风开始,中央已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领导人士商好,他们暂时(至少几个月内)不要表示态度,不要在各民主党派内和社会上号召整风,而要继续展开对我党缺点错误的批判,以利于我党整风,否则对于我党整风是不利的(没有社会压力,整风不易收效)。他们同意此种做法。只要我党整风成功,我党就会取得完全的主动,那时就可以推动社会各界整风了(这里首先指知识界)。此点请你们注意。党外人士参加我党整风座谈会和整风小组,是请他们向我们提意见,作批评,而不是要他们批评他们自己,此点也请你们注意。如有不便之处,则以不请党外人士参加整风,而由党邀请党外人士开座谈会,请他们畅所欲言地对工作上缺点错误提出意见为妥。请你们按当地情况斟酌处理。

毛泽东在这一指示中所说的“要研究回答的时机”,也就是要精心选择扭转政治风向的时机,也就是黄秋耘所说的“转了”的时候。 毛泽东作出“事情正在起变化”的论断一九五七年中国政治风向“转了”的时间,笔者以为,大体上可确定为五月十五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