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反右派始末

第44章 毛泽东在精心选择突破口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1698 2018-03-14
毛泽东运用“诱敌深入”的战略,简直是熟练极了。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一回又一回成功地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一回又一回的战斗胜利。 当年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就是用“诱敌深入”之法,歼灭地主武装尹道一: 毛泽东在地势险峻的旗锣凹布好伏兵,而要王佐在和尹道一部队一接触就败退,一直退进旗锣凹那事先布好的“口袋”。尹道一不知是计,进入了“口袋”,当然全军覆没! 此后,毛泽东又在瑞金和宁都之间的狭谷麻子坳布下“口袋”,引诱国民党刘士毅部队进入“口袋”,一声令下,刘士毅部队成了瓮中之鳖! 接着,毛泽东又在江西龙冈附近的苦竹岭设下伏击圈,引诱国民党张辉瓒部队九千多人进入“口袋”,全军覆没,毛泽东高兴地哼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如今,毛泽东把他的军事战略运用到政治上,依然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毛泽东早已布好“口袋”,眼看着大批“右派”进入了“口袋”,他在思索着选择什么时机下令发起总攻击。 毛泽东所写的《事情正在起变化》,其实是一道对于“右派”的总攻击令。他最初署《人民日报》“本报评论员”,就是打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此文,在全国发起对“右派”的总攻击。 不过,毛泽东很快就意识到,在一九五七年五月中旬发动“反右派运动”,还为时过早。因为还没有让“右派”们说够。也就是说,还有一大批“右派”尚未进入“口袋”。 这样,毛泽东在他亲笔起草的中共中央五月十六日的指示中,定下了“暂时(几个星期内)不要批驳,使右翼分子在人民面前暴露其反动面目”。

在那些日子里,毛泽东非常仔细地关注着“右派”们的动向。 毛泽东向来很讲究斗争的策略,讲究“有理”,亦即“师出有名”,所以他在寻找着机会,在精心选择突破口。 蓦地,一个不很着名的人物,引起了毛泽东极大的注意。 此人名唤卢郁文,职务是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却是“民革”成员,亦即民主人士。 根据中共中央五月二十日指示中所说“应该逐渐增加一些左翼分子的言论”的精神,卢郁文作为“左翼分子”讲话了,大约他不像何香凝那样德高望重,便受到“右派”们的集中攻击,甚至收到了匿名信! 卢郁文的名字,虽说并不广为人知,却也颇有来历。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不得不派出“和平商谈代表团”和中共谈判。这年三月二十四日,南京政府公布了代表团名单,内中便有卢郁文其人:

首席代表:张治中 代表: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二十八日又补刘斐) 秘书长:卢郁文 顾问:屈武、李俊龙、金山、刘仲容 代表团分两批前往北平。第一批是由卢郁文所率,于三月三十一日飞往北平。第二批则由张治中率领飞往北平。 后来,由于国民党败北,代表团拒绝返回南京,留在北平,加入了中共领导下的反蒋统一战线。 关于卢郁文的经历,鲜见于史料。笔者请教了卢郁文之子卢存学先生。承卢存学先生于一九九零年一月九日复函,寄来卢郁文先生简历,现照录于下: 卢郁文简历 男—九零零年十一月生 籍贯:河北省昌黎县 学历: 一九一八年河北省永平府(今卢龙县)中学毕业 一九二二年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

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简历: 一九二二年——一九二六年北师大附中英语教师 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国民革命军蔡廷锴部政治部上校宣传科长 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江苏省东海县某中学教务主任 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河北省教育厅科长 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英国留学 一九三一——一九三六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讲师,河北法商学院教务长(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的杨秀峰,当时也在该校任教) 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国民政府行政院编审、军事委员会工矿调整处主任秘书、经济部主任秘书、全国粮食管理局主任秘书、河南省粮政局长、国家总动员委员会物资处长、新疆省财政厅长

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九年资源委员会参事立法委员 一九四九年四月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秘书长,参加国共和谈后留北京 一九四九年九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一九四九年十月政务院参事,民革中共候补委员 一九五五年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一九五九年国务院副秘书长,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共常委兼副秘书长 一九六四年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 一九六八年十月六日逝世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