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反右派始末

第59章 毛泽东审定了胡乔木写的《不平常的春天》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1779 2018-03-14
虽说《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发表不过十来天,中国的政治形势大变。 从反击“右派”最初揭露的情况来看,章伯钧、罗隆基、费孝通、储安平,全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成员。在各民主党派之中,中国民主同盟的问题最为严重。用史良的话来说,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已处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地步了。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的问题也不少。经过十来天的揭发,龙云、黄绍竑、陈铭枢、谭惕吾已在报上频频曝光,定为“右派”已是无疑的了。 中国民主建国会则集中火力猛轰章乃器…… 鉴于各民主党派都揭出一批“右派”,于是,自六月十八日起,各民主党派纷纷决定开展整风——原本是中共请民主党派帮助整风,如今则是民主党派在中共帮助下开展自身的整风。

民主党派进行整风,实际上也就是民主党派中的左派批判民主党派中的“右派”,在民主党派中开展“反右派运动”。 这时,毛泽东除了改定、发表了他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指导“反右派运动”,而且还两次审看、改定胡乔木起草的《人民日报》重要社论《不平常的春天》。这篇社论在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地位发表。 胡乔木,人称“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把一九五七年的春天,称之为“不平常的春天”。 由于那篇被称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攻的信号弹”的费孝通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曾引发全国上下谈论天气。胡乔木在《不平常的春天》中,也谈起了天气: “在目前的争论中,有些人难免又会想到天气的寒暖。虽然立场之说还不能人人同意,但是立场不同,政治气候的寒暖之感也不同,这却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在我们社会主义者看来,目前的天气确确实实是一个大好春光的艳阳天。”

胡乔木抨击了“右派分子”们: 对于他们说来,“大鸣大放”也好,“帮助整风”也好,这原不过是一种触媒,一种由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右派“鸣放”,意在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推翻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既然如此,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就不能不坚决地进行反攻。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审看这篇社论时,加上了这么一句话: “现在已经有了许多事实证明,某些人老早就是另有企图的,他们不但是不赞成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早就不赞成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 毛泽东的这段话,启发人们在“反右派”时,把“右派”们的现在和过去联系起来。 毛泽东在审发了胡乔木的文章之后,又为转载郭沫若的文章给胡乔木写了一信:

毛泽东所说的“郭沫若此篇”,指的是六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所载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向《光明日报》记者发表的关于反击“右派”的谈话,题为《拨开云雾见青天》。 郭沫若,那时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民主人士之一。他的政治身份非常特殊:此前,早在一九二七年,他就参加着名的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脱党,所以成为民主人士;此后,他又于一九五八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沫若和罗隆基一起,于一九五七年六月三日离开北京,前往斯里兰卡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郭沫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他于六月二十二日和罗隆基一起回到北京。 行魂甫定,郭沫若便接见《光明日报》记者,对于“反右派运动”发表谈话。 毛泽东立即注意到郭沫若的谈话。经毛泽东批示,《人民日报》于六月二十九日转载了郭沫若的谈话,把标题改为《乌云消散,太阳更加万丈光芒——郭沫若谈反右派斗争》。

郭沫若是诗人。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 “在一个短时期内,右派分子的种种谬论,曾经哄骗了一些人,引起了一些紊乱。但是,它只像一团团乌云,把太阳遮了一下。……今天已经是‘拨开云雾见青天’了。乌云消散,太阳更加光芒万丈。” 郭沫若的谈话中,着重谈了“言者无罪”为什么会变成“言者有罪”的问题: “可能还有人这样问:不是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吗?怎么言者又有罪了呢?”谈到这里,郭沫若加重语气地说:“实际上,答复这个问题很简单:‘无罪者的言者无罪;有罪者的言者还是有罪的’。” 显然,这样非常敏感的问题,郭沫若以民主人士的身份作这样的答复,要比毛泽东出面答复,要方便得多。 郭沫若所说的“无罪者的言者无罪;有罪者的言者还是有罪的”,在逻辑上是极为混乱的:

首先,凭借什么区分“无罪者”和“有罪者”?也就是说,罪与非罪的界线是什么? 其次,郭沫若把“言者无罪”圈定在“无罪者”的范围,而实际上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开创了“以言定罪”的先例,亦即以“言有罪”定下“言者有罪”,定下言者是“有罪的言者”!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