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反右派始末

第144章 后记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1174 2018-03-14
《历史悲歌——反右派始末》是一本写了多年的书。最初三章,是用笔写的。写完后搁置了很久。后来,再度着手写这本书时,我已经用电脑写作了。所以,这本书只有前三章有手稿,后面的则是电脑软盘了。现在总算完成全书,了结一桩心事。 对于我来说,“反右派运动”是人生第一堂“阶级斗争教育课”。在一九五七年,我忙于报考大学,所以对于大鸣大放以及后来的“反右派运动”,几乎没有涉及。秋天,当我从海滨小城温州来到首都北京,步入北京大学,第一课就是“反右派”!北京大学是“右派分子”的“大本营”之一,出了五百多“右派分子”。天真烂漫的我,参加各种斗争会,跟着喊“打退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之类口号……我这才明白,什么叫“阶级斗争”。从此,“反右派运动”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我去北京出席第四届文代会期间,接受了采写傅鹰教授报告文学的任务,使我第一次接触“反右派”题材。傅鹰教授是我所熟悉的,因为我一进北大,就是由他上课,上了整整一年,而他是毛泽东在“反右派运动”中所树立的“中间偏右”的典型…… 从此,我不断地采访“右派”以及“右派”的亲属们,为罗隆基、章伯钧、葛佩琦、王造时、彭文应、傅雷、庞薰琹、流沙河等等写了报告文学。 我开始酝酿写作这本书。我花费许多时间,泡在图书馆里,逐天查阅一九五七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复印了几百篇报导,按人物或事件分类,作为写作参考。 在做完这些案头工作之后,我着手采访。走南闯北,我采访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右派”。

这些工作,在一九八六年大体上完成了。可是,我却迟迟没有动手写作本书。如前所述,后来动手写了三章,又中断了,没有写下去。内中的原因,觉得光是采访“右派”,仅仅了解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对另一个方面,即“反右派运动”是怎样决定、如何发动和部署的,我却并不大了解。 后来,我在采写、《胡乔木传》两书时,使我接触了大量的“反右派运动”的内情,终于对“反右派运动”的发动过程有了仔细的了解。 这样,我才坐到电脑前,把这部酝酿多年的书,“敲”了出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反右派运动”尽管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却未曾有过一本反映这一“历史悲歌”的长篇。这本书打破多年的沉默,第一次把这一悲歌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的结构,采用“T”字形——着重于写一九五七年这一历史横断面,也写及“反右派运动”的后来和“右派”们的苦难命运,这样加深对于“反右派运动”的纵深感,加深对于这场“左”的劫难的立体刻画。 遵照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本书如实反映一九五七年的悲歌,对于那些批判者也指名道姓,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即便是对“尊者”和“贤者”,如茅盾、老舍、吴晗等等。 谨以本书献给一九五七年千千万万被扭曲的灵魂,献给众多关注中国历史和命运的众多读者。 愿历史悲歌不再重唱!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