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

第33章 团结“哥老会”

中共中央在开展统一战线过程中,把上层和下层结合起来进行,谋求争取广泛的抗日力量,对盛行于西北的“哥老会”江湖结社组织予以积极的团结和争取。 陕甘地区“哥老会”盛行,较有名气的后九天、少华山、十九塬、豹子岭等山寨都成了“哥老会”的“堂口”与“码头”。上世纪30年代初期,陕北的“哥老会”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不同阶层。当时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内部也有不少的“哥老会”成员,驻守榆林一带的国民党军邓宝珊、高双成部以及地方民团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哥老会力量存在。像国民党军中井岳秀、高双成、张廷芝、高桂滋等均参加过哥老会;谢子长、刘志丹也多次利用“哥老会”组织发展党的武装力量。从中不难看出,“哥老会”拥有相当一批人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的政治力量。

定都志丹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于1936年7月15日向全国“哥老会”发表宣言,指出:“哥老会历来是代表民族志士及广大农民与劳苦群众的组织,始终受政府军阀官僚的压迫,被目为‘下等人’、诬为‘盗匪’,而不能公开存在。你们过去兴汉灭满,我们现在主张抗日救国;你们主张打富济贫,我们主张打土豪分田地;你们轻财重义结纳天下英雄好汉,我们舍身救中国、救世界,联合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与阶层。我们彼此之间的观点主张都相差不远,我们的敌人及我们的道路更完全相同。哥老会所遭受统治阶级的待遇,同我们所遭受的待遇,实是大同小异!我们要在共同抗日的要求下联合起来,结成亲密的兄弟团结,共抱义气,共赴国难,这是你们神圣的义务,也是全国人民的神圣义务!”“我们欢迎各地山堂的哥老会山主大爷、四路好汉兄弟都派代表来或亲来,与我们共同商讨救国大计。”

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又发布了《中央关于争取哥老会的指示》,在进一步分析了哥老会“两面派”的性质和特点后,中央明确提出争取哥老会的策略和方针:“(甲)推动与吸引他们参加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中来。(乙)在哥老会中发扬哥老会的革命传统,消除哥老会中保守的、封建的、迷信的反动的思想与成份,使之适合于社会的与革命的发展趋势。(丙)允许哥老会在苏区内公开存在,并招待与起用在国民党区域内一切被压迫的江湖好汉,英雄豪杰之士。”《指示》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除一般的对哥老会首领与群众进行宣传与鼓动工作外,必须:(甲)注意物色与哥老会有关系的人物,最好是从前曾经参加过哥老会的同志或革命群众,首先同哥老会中的龙头大爷特别是豪杰尚义之士,进行统一战线的谈判,并传达苏维埃对于哥老会的态度。(乙)鼓励与帮助哥老会中进步的优秀的分子,利用开山堂等方法,取得某一地区的哥老会的领导权,众组织与领导群众参加革命的任务,使他们担负起转变哥老会为革命的群吸收其中最可靠的分子加入共产党。(丙)选择干练的同志直接加入哥老会,去从内部进行工作,使哥老会转变为革命的群众组织,或争取其中广大的群众到革命方面来,特别注意于这一工作同白区白军工作与利用公开活动的联系。(丁)对哥老会中有威望的龙头大爷以及一切旧道德旧习惯或宗教仪式,应采取慎重的与耐心的态度,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的使之改良进步。”

以上两个文件构成了党和红军争取“哥老会”的根本纲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和策略。正是在党和红军的帮助带领下,广大“哥老会”成员才加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中,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为此,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设立了“哥老会”办事处,成立了中华江湖抗日救国委员会筹备处。苏维埃政府设立了接待“哥老会”成员过往的招待所,专门招待在国统区立不住脚的“哥老会”英雄好汉。过去没有职业的“哥老会”兄弟,在苏维埃政府帮助下分到了土地、粮食、牲畜、房屋,解除了破产失业的痛苦,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苏维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下一步的各地“哥老会”联合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宣言发出后,得到了各地“哥老会”山堂的热烈拥护。志丹县石畔乡龙头大爷马海旺的家,被指定为中华江湖抗日救国委员会筹备处,并以他的名义向全国“哥老会”各山堂发出“马头山大会”邀请函。各山堂积极响应,派出代表前来参加会议。苏区内还专门设了“哥老会”代表接待站,保证食宿,提供方便。1936年8月19日至26日,1000余名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哥老会”代表聚集志丹县西南的马头山的道观废墟上,举行了隆重的“全国哥老会代表大会”开幕仪式。 马头山林木蓊郁,鸟雀翔集,位于志丹县永宁镇定边渠东岭,拐人仓沟,行走15里路程即到。据史志记载,上有灵湫,祈雨获应。先有规模较大的真武祖师道观。后在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建顺惠王庙,祀宋将李显忠,香火日盛,遗存有道士真身羽化塑像。大清同治六年(公元1866年),“回民起义”军将庙宇遭受焚毁,马头山道观成为废墟。

中央组织部干部科科长郭滴人、中华苏维埃白区工作部长龚逢春、陕甘宁省政府主席马锡五、白区工作部长贾拓夫、县委白区工作部长骆宏雄等出席了这次全国“哥老会”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包括苏区党政军中的“哥老会”成员代表,有干部、工人、农民、商人,也有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中任职的“哥老会”成员,白区国民党队伍中的军官和地方民团头领,以及各地选派来的“哥老会”大爷,一切食宿由志丹的西壮堂龙头大爷马海旺和红旗管家白老五(白天才)安排接待。与会代表在周围的松树坪、榆树坪、柏树畔和苍沟的崖窑里食宿,并进行会议的小组讨论。 马海旺是此次大会的发起人和召集者。为了把这次“哥老会”代表大会开好,马海旺捐出两石多粮食作为代表伙食。在他的带动下,所有“哥老会”成员都争着捐献粮款。

在大会讨论中,马海旺极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亡主张,并在其他“哥老会”大爷的协助下,成立了中华江湖抗日救国会,讨论通过了抗日救国会章程。马海旺被选为抗日救国会副主任。会后,抗日救国会的章程得到各地“哥老会”代表们的积极实施。使陕甘宁边区的“哥老会”成员,个个成为抗日救国的有生力量。 “哥老会大会”贯彻了我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1.宣传抗日救国问题; 2.党对“哥老会”的政策; 3.讨论“哥老会”章程; 4.成立江湖组织和选举山主; 5.组织抗日义勇军等; 通过7天的宣传和讨论,凡参加“哥老会”的成员一致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接受党对“哥老会”的改造政策,他们一致表示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救国。大会选举并成立了中华江湖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救国军。

这次大会还确定了宗旨和目标: (1)奋斗宗旨:驱逐日寇、铲除汉奸; (2)奋斗目标:中华英雄大聚会,团结一致救中国,民主共和求解放,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马海旺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为抗日救国运动贡献力量。1943年12月,中共志丹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县劳模大会上推选马海旺为志丹县抗联委员会主任。1944年6月,马海旺身患重病,不幸于7月2日辞世。7日,中共志丹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志丹县城举行了追悼马海旺的万人大会。县长李生华致悼词,县委书记王耀华对马海旺作了高度评价。追悼会上,林伯渠主席、谢觉哉副参议长、刘景范厅长、曹力如专员以及各级党政机关敬送了挽联;志丹县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敬献了金匾。同年12月,林伯渠为马海旺墓碑题词:将永远纪念马海旺先生;西北局书记高岗题写了“英雄千古”,并拟楹联“神功掩马头千古称秀,英名驾洛水万代垂青。”

2003年6月17日,志丹县人民政府将位于苍沟小溪畔的马海旺墓,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16日,志丹县委、县政府在马海旺墓立大碑,镌刻了马海旺生平事略,炳彰其德,永励后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