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

第15章 涞灵战役和榆辽战役

涞灵战役、榆辽战役是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中两个极为重大的战役,在整个百团大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涞灵战役是晋察冀军区于9月22日发动的,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涞(源)灵(丘)公路。当时,日军驻蒙军控制的涞源、灵丘地区深入晋察冀根据地西北部,是日军打入该根据地的一个钉子。9月中旬,由于驻蒙军主力西移绥西,在该地区的日军仅为第二独立混成旅团和二十六师团各一部,约1500余人,另有伪军1000余人。为了拔掉这个钉子,晋察冀军区主力奉总部命令,乘日军主力西调尚未完全返防之机于22日22时发动了涞灵战役。具体部署为:以第一、二、三、五、二十五5个团及游击第一、三支队、第一军分区特务营、军区骑兵团一个营,共约1.5万人组成右翼队,战役初期夺取涞源及附近据点,打击增援之敌,尔后转移攻势于灵丘外围,夺取灵丘;以第六团、二十六团及察绥游击支队,共5000余人组成左翼队,主要活动于灵丘、蔚县地区,在战役初期阻敌增援,配合右翼队作战(其中六团暂归右翼队指挥),尔后协同右翼队攻取灵丘及其附近据点。此外,以冀热察挺进军平西军分区九团袭击桃花堡及其附近据点,打击敌向蔚县、涞源之增援;以第二军分区四团活动于五台地区,钳制向灵丘增援之敌。同时,命令冀中军区除以主力一部配合冀南军区破击沧石、石德铁路,另一部袭击北宁、津浦铁路外,组织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钳制驻冀中日军。

战役开始后,由杨成武指挥的右翼队首先向涞源及其附近据点进攻。经一夜激战,攻占涞源东、西、南关及附近几个据点,日军退入城内固守。但是,由于日军防守严密,攻击部队兵力分散,我军伤亡很大,被迫于次日退出城关。23日,右翼队改变部署,先集中主力扫清城外据点,再行攻城。当夜,第二团在第一团一个营及炮兵配合下攻克涞源以东10公里的重要据点三甲村,将守敌大部歼灭。同时,第三团猛攻城东北之东团堡。该处守敌第二独立混成旅团士官教导队130余人顽强抵抗,我军屡攻不克。25日,东团堡残敌20余人弹尽粮绝,投火自焚。到26日,右翼队及平西军分区九团还相继攻克了金家井、北石佛、桃花堡等13个据点,歼敌数百人。然而,由于插箭岭、涞源县城等关键据点未能攻克,战局仍处于胶着状态。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军阻击不力,23日由张家口出动救援涞源之日伪军推进迅速。28日中午,该路日伪军3000余人即到达涞源城。再战不利,我右翼队奉命放弃攻击,向南撤退。29日,日军“扫荡”了涞源周围,并进到长城线。

10月2日,军区下达涞灵战役第二期作战命令:由邓华率左翼队及右翼队之一团、二团进攻灵丘,攻击日期定于8日。但是我军调动没有躲过灵丘守敌的眼睛。7日,守备涞源、灵丘的敌二十六师团独立步兵十二联队联队长坂吉太郎获得“(共军)独立第一师及其他中共军大部队,由涞源方面西进,……正在窥视涞源、灵丘间之新设汽车路及各地守备队袭击之机会”的情报。 坂吉命令驻抢风岭、南坡头等地的二大队向东出击,寻歼八路军主力。8日午后,日军讨伐队在大安岭附近捕捉到我二团,并将其击退后于当夜在该地附近宿营。但就在当晚,我一团一营和六团一营趁抢风岭、南坡头空虚,突袭该两地,歼留守之敌大部并占领之。同时,二十六团曾一度攻入灵丘、广灵间的黄台寺。9日,坂吉迅速组织部队向抢风岭、南坡头反击,又将其夺了回去。当晚,六团三营袭击金峰店,未果。10日,晋察冀军区根据涞源、广灵日军1300余人南援和灵丘方面战况不利等情况,认为不宜再战,决定中止涞灵战役,部队撤回根据地准备反“扫荡”。

在八路军撤退时,敌独立步兵十二联队主力向涞源、灵丘公路西侧追击,到12日亦未捕捉到八路军主力,遂撤回。 涞灵战役持续20天,双方伤亡均重。八路军战报称,此战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49人,伪军237人,八路军伤亡1419人。据日军第一军的战报统计,仅在战役的第一期涞灵战斗中,八路军即遗尸1199人,运走之尸体727人,俘虏6人;日军阵亡133人,失踪31人。 为策应涞灵战役,冀中军区在沧石、德石、北宁、津浦各大铁路线破击的同时,于10月1日至20日进行了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毙伤日军805人,伪军322人,俘日军3人,伪军326人,攻克据点29处,胜利完成了钳制冀中日军的任务。

第一二九师发起榆辽战役比涞灵战役晚一天,是在9月23日夜开始的。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一二九师的任务是收复榆社、辽县。驻榆辽地区的日军为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一个大队,该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守备榆辽公路。榆辽公路由阳泉经平定、和顺、辽县到榆社,是日军深入太行根据地最远的一条公路。日军还企图将这条公路由榆社再向西南地区延伸,经过武乡与白晋铁路相连,达到分割太北根据地的目的。榆社是日军自正太路经过平辽公路、辽榆大道向白晋公路各据点输送补给的主要枢纽之一。日军为了牢牢掌握这条公路的主动权,将榆社变成一个大堡垒,尤其是修筑了以东门外榆社中学为核心据点的堡垒群,密布大小碉堡,并将周围修成绝壁,设置以数道铁丝网,火力配置十分严密。

刘伯承将攻击榆社的任务交给了陈赓的三八六旅。陈赓这位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这年刚满37岁,打起仗来从来都不怕死。大革命时期曾在火线上冒死救过蒋介石的命,蒋介石在得知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曾多次想说服他投向国民党,但都被陈赓拒绝。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陈赓任红一军团五师师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任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百团大战开始后,他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屡立战功。现在他又担负起对榆社城的主攻任务。 根据事前侦查的情况,陈赓与参谋长周希汉商定乘夜近敌作战。入夜,攻击部队按部署朝榆社城方向运动,起初一切顺利,但就在主力接近西关城外的房屋时,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窜出一条狗,朝隐蔽前进的队伍狂吠不止。狗吠声惊动了城头上的日军,几颗曳光弹射向夜空,爆出耀眼的亮光,攻击部队来不及隐蔽,完全暴露在亮光之下。日军开枪了,盲目地狂扫乱射,在城四周布成了一个火力网。

这一意外,使攻击部队近敌作战计划流产。各路攻击部队只好冒着敌人的炮火攻击前进,但收效不大。天亮后,部队失去了黑夜的屏障,第一次攻击失利。怎么办?周希汉心急如火,在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决定组织火力压制敌人的火力点,发动第二次强攻。 下午4点,强攻开始了。八路军各种武器的火力构成一道道火力网,集中压制日军的火力,掩护攻击部队发起一次又一次有力的攻击。这一着果然有效,经过一夜激战,部队攻克了被日军视为所谓固若金汤的核心阵地西北角和西关碉堡,并顺势占领了西关。 但是,日军还占据着以榆社中学为中心的核心阵地。在这个阵地周围,修筑有大小八个碉堡,形成了相互支援的交叉火力网。同时,碉堡外是人工所筑的高10至30多米的陡壁,陡壁下面又有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很显然,如果硬冲过去,部队伤亡肯定很大,而且不一定奏效。

见到这一情景,陈赓亲自来到前线指挥部。他给攻打榆社的部队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消息:敌沿华、王景两个据点已被三八六旅收复。这大大鼓舞了攻城部队。经过精心组织,下午陈赓下令发起第二次攻击。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突击部队在火力掩护下,用剪刀剪开五道铁丝网,然后架起用数条梯子接起的云梯,爬上30多米高的峭壁,用浸水的棉被塞住日军碉堡的射孔,攻占碉堡群。 被八路军的猛烈攻势所吓倒的日军,被压缩到榆社中学,依托中学里的一个高大碉堡和四周的围墙,在四架飞机的掩护下,做最后的拼死抵抗。他们凭借优势火力,并灭绝人性地大量施放毒气,使榆社城内到处都是毒气。处在下风指挥所的陈赓和七七二团三营指战员全部中毒,一个个头昏眼花,边流鼻涕边咳嗽。

为了陈赓的安全,参谋长周希汉坚持要他到后方指挥所去。陈赓想起师长刘伯承战前的电报,三八六旅务必在两天之内歼灭榆社日军,并夺取榆社县城,他果断地说:“我要看到你们打下榆社才走。” 陈赓与周希汉一起召集了各团干部会议。敌人是很凶残的,从正面进攻,只能付出重大代价。经冷静分析形势,陈赓决定采取坑道作业,把坑道挖到敌人核心阵地内,用棺材装上炸药实行爆破,让敌人尝尝坐上飞机的滋味。 方案定下后,各团立即分头行动。最紧张的是坑道作业,坑道从西北角的峭壁要一直挖到中学里的碉堡下面,工程量非常大。已经连续战斗了两天两夜的战士们顾不得疲劳,一寸一寸地朝敌碉堡掘进。挖了将近一个昼夜,到25日历时45分,终于完成了坑道作业。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在地下爆炸。爆炸声像闷雷滚过低空,又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样。 爆炸的余音尚在回响,突击部队就冲入了敌人阵地。经过一阵激烈的白刃格斗,残敌全部被歼灭。当黄昏来临时,三天激烈战斗终于胜利结束。三八六旅在这一仗中共毙伤日寇400余人。 榆辽战役左集团是由陈锡联指挥的。 陈锡联对辽县十分熟悉。自1937年三八五旅奇袭阳明堡飞机场震惊军内外后,三八五旅进驻辽县,一直以辽县为根据地。在战前动员会上,陈锡联动情地说:这一场战斗我们是在辽县的土地上进行,我们三八五旅的指战员要明白辽县也是我们这个旅的家,是我们的根据地,打不好,无脸见辽县的父老乡亲。 为了打好这一仗,陈锡联根据刘伯承的安排,先扫清了榆辽公路上的两个据点——管头和石匣。至9月30日,见时机成熟,便将师主力转用于攻击辽县。然而,正在这时,由于和顺、武乡日军分别向辽县增援,八路军总部命令停止进攻辽县,以一部钳制和顺南下之敌,主力转移至红崖头、关帝垴地区,准备歼灭武乡东援之敌。

30日9时,当三八六旅赶到预伏地区时,三八五旅因管头战事耽误了时间,没有赶到预伏地区,日军600多援兵通过了设伏地区向东而去,恰遇正急急赶路的三八五旅,双方遂展开了一场遭遇战。三八六旅乘机从侧后展开攻击,对日军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四面被围的日军狗急跳墙,在八架飞机的掩护下,占领高地负隅顽抗。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双方伤亡惨重,八路军连续发动了十次冲锋,仍不能全歼顽敌。 10月1日,部队再对日军发动攻击,双方激战终日,从清晨5时一直杀到日落。黄昏时分,从辽县紧急出动西援的400多日军又蜂拥而来,突破了三八五旅的阻击,逼近三八六旅指挥所附近。 同时,从阳泉南援的日军1000余人也已抵达辽县以北的寒王镇。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在判断已经不能全歼被围日军之后,八路军总部下令部队撤出阵地。历时九天的榆辽战役结束。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