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

第15章 周恩来主张讨蒋

1927年3月以后,中共中央委员们陆续集中于武汉三镇,留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到3月底只有陈独秀和彭述之了。4月之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易自广州经湖南到达武汉。彭述之、蔡和森也先后到达。从4月4日到20日,在武汉连续召开了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委员和湖北区委的联席会议,先后参加会议的有瞿秋白、谭平山、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罗章龙、毛泽东、陈延年、彭述之、邓中夏以及罗易、维经斯基、鲍罗廷等。 中共中央对上海的情况完全不明,决定从武汉派李立三和聂荣臻到上海了解情况、处理善后。 李立三这段时间一直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他一生几度出生入死,即使在武汉还算左派的天下,他也不得安宁。右派为了谋害他,雇用了一些刺客。刺客们算计他的方式也比较怪。总是事先侦察好他的行踪,趁他不在,突然袭击他的住处或工作点,一般都是放几枪就跑了。原来刺客们知道李立三在工人中影响很大,怕遭报复,同时指使者是雇一次付一次钱,于是他们就用这种故意扑空的办法,多赚几个钱。有的时候,上头逼得紧了,他们便偷偷通知他:某日某时我们将在某地采取行动,请你届时避开。危险的环境将李立三磨炼得格外机警。

聂荣臻是被党派往苏联学习军事,于北伐前与叶挺等人一齐回国的。他任军委湖北省委书记,频繁往来于武汉三镇,了解情况,传达中央指示,派遣干部。党对张发奎的部队寄予希望,分去了大批黄埔四期的毕业生,林彪就是这时经聂荣臻分配到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去的。叶挺在汀泗桥、贺胜桥中战功卓著,晋升为二十五师副师长。李硕勋也在此时派往二十五师任政治部主任。七十三团后来成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部队。 为了安全起见,他俩通过关系,搭上了宋子文的船,一直坐到南京。在南京又和共产党际代表维经斯基等人同车去上海。他们到达上海后,先找到赵世炎的秘密住处,随后又找到周恩来、陈延年、罗亦农等。 周恩来转移到吴淤附近徐家宅一处工人住家的小阁楼上继续工作。这里离市区远,偏僻荒凉,巷子狭小,房屋破旧,周围大多是工人宿舍,不易暴露目标。他们几个再加上3个俄国同志组成特务委员会,就在赵世炎家里开了会。周恩来把上海受损的情况一说,个个对蒋介石切齿痛恨。

李立三传达他们来上海的任务:“武汉对于打击老蒋的决心已成事实,因为军事问题还在犹豫。现在不但军事上犹豫,已发生政治上的犹豫,因为奉方(指张作霖部)进攻甚烈。所以决定如果蒋不十分反动,还可姑予敷衍,尤其是接到仲甫等来电表示反对打蒋,大家益发动摇。” 李立三总是西服眼镜,很像银行经理。他性格豪爽,外表最大的特点是嘴大。在旅欧期间,当同学们情绪低落时,他就表演把拳头伸进嘴里,引得大家发笑。现在却神色严肃。他的话也引起周恩来的激愤:“我们在这次屠 杀中可以看出老蒋只是对我们表面和缓,实际是准备整个打击,但我们事前太和缓,以致无好好反蒋宣传,以致民众对我们不满意。军事上,武汉方面对于老蒋无积极对付的方策,而主张先北伐,并怕老蒋军事力量太大照我们观察,对于老蒋军队并不是没有办法,且应先解决老蒋,然后再北伐。现在我们应打一电报给武汉提出抗议,要求赶快决定打东南的方策,马上派得力人员来东南准备军事活动。”

4月16日,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李立三等从上海致电中共中央,建议迅速出师东征讨伐蒋介石;当时,关于武汉政府的战略方向问题,意见纷纭。 瞿秋白早在4月初,就与吴玉章等提出,把第四军调到南京,以呼应上海的革命势力,监视蒋介石的行动。因鲍罗廷反对,未能实现。这时,瞿秋白又提议先打南京的蒋介石,然后北伐张作霖。但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主张直接由武汉出师河南进行北伐。鲍罗廷主张北伐到西北去,打通国际即中国与苏联之间的路线。罗易则着眼于布置巩固武汉政府的防线。 中共中央内部,陈独秀、彭述之、张太雷等赞成鲍罗廷直接北伐的主张。 蔡和森主张在立即实行土地革命条件下进行北伐。张国焘、谭平山主张南征。

最后,北伐主张占上风。 在素以家长自居的陈独秀看来,党内和他能够并驾齐驱的人,只有李大钊够资格。其余的在中央领导层的人,不过是他的学生、翻译或顾问,根本不放在他眼里。陈独秀最得力的助手彭述之,处处维护陈独秀的家长之尊,同时紧紧抓住陈独秀,挟陈以自重。动辄说:老先生的意见同我一般。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除了陈独秀以外,非他莫属。所以在党中央,与陈独秀相左的意见很难通过。 陈独秀还是不赞成先打蒋后北伐的意见。他对着上海区委打来的电报直摇头:“现在罗易和鲍罗廷都拿不定主意,罗易要巩固两湖,鲍罗廷要北伐京津,我看国民政府能免掉蒋介石的职,通缉蒋就不错了,叫他东征,很难的。” 当时虽然中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从共产国际传出的消息给人的印象是:中国革命好像是跨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今后只要和国民党左派继续在武汉保持密切合作,继续按既定方针办,革命仍能如原来设想那样走向胜利。许多不明究竟的党员,以为形势真的只是暂时明暗不定,很快又会阳光普照的,所以思想上虽有许多疑问,却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举棋不定中,陈独秀又去找汪精卫商议。汪精卫反复权衡了武汉国民政府中的两派意见,决定继续北伐,同时成立一个土地委员会,研究土地问题。 4月18日,经国共两党联席会议决定,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率军于19日出师北伐。土地委员会开会时,也邀请陈独秀参加。参加会议的还有邓演达、徐谦、谭平山、顾孟余、毛泽东等人。谭平山是国民党农业部长,毛泽东是中共中央农委书记。陈独秀对土地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提了六七条意见,他强调解决土地之先决问题,必须给农民以武装及政权,但谁给农民以武装和政权?毛泽东听了直摇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