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纪实报告 “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

第17章 第十三章 白崇禧陪同叶剑英去讲课

(1939年5月,桂林) 马蹄在石子路面响得很清脆。白崇禧和叶剑英,带着随从骑马穿过桂林的街道,威风凛凛,十分引人注目。5月的桂林街头,早上行人已经熙熙攘攘。有人认出是白老总和八路军叶总参谋长出行,兴奋地啧啧议论。还有几个顽皮的孩子追着马队跑。 白崇禧十分欣赏叶剑英的这个主意,骑马到天圣山去讲课。他想,有车不坐,骑马去,也不算远,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离城里不过六七公里。自古以来,将军是与战马分不开的。他早在北伐时就很钦佩叶将军的才干和风度;这次,在南岳开办游击战训练班,蒋介石挂名兼任训练班主任,实际上他是作为军训部部长担任副主任管事,叶剑英作为副教育长,负责班里全盘工作并亲自教学。因而,他和叶剑英近半年来往甚多。他得到反映,说叶剑英的课讲得十分好。叶剑英对他推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的见地与做法,也十分高兴。他不但向各大战区推荐毛泽东这本书,还下令印了十万册,发给桂军军官,作为必读书目。这次,南岳游击训练班第一期学员结业。5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结业仪式后,叶剑英下山来到桂林。杨东莼提出邀请叶剑英到天圣山下的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讲课。他作为新设立的桂林行营主任和桂系第二号领袖,欣然陪同前往。他还特意嘱咐部属,要为叶将军挑一匹好马。

当时桂林的街道,到处都是大轰炸的痕迹。繁华的街道被炸毁而焚烧成零落的几小段,断楼残垣,废墟瓦砾。可是,整理和重建的工作也十分迅速。人们利用那些未曾倒坏的墙,烧焦了而还可以利用的柱,在废墟上搭建起一个个简陋的棚舍,上面盖一些芦席竹席,便在这棚舍里面开始他们的生活。楼屋变成了平房,旧房变成了新棚。生意还是一样的兴盛,行人还是照着他们旧的习惯在这“闹市”上来往。焦土上的生活在泰然地进行。烤干枯了的路树,也长出了绿枝。被烧成黄褐色的墙上,写着惊心动魄的大字标语:“记住!谁炸毁你的家园?谁杀害了你的亲人?复仇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叶剑英骑在马上,边走边看,对桂林这个城市抵抗大轰炸是印象颇深的。近半年,叶剑英已是几次路过桂林了。经历过武汉保卫战和长沙大火的叶剑英,对广西当局抵抗轰炸、措置得当,是敬佩的。敌机刚走,那些炸坍民房的墙隙里还吐着火舌的时候,当局处理灾民善后的布告已经贴在墙上了。布告上的三点办法,简单明白:第一,开放各处戏院、电影院作为灾民住宿的地方;第二,未罹灾居民每户均有收容一个罹灾者的义务,托辞拒绝者可以报警查究;第三,罹灾民众每人发给伙食费五角。看起来是很平常,但是在全中国许多遭受了轰炸的城市里,能够这样敏捷而实际地为老百姓想了办法的,似乎还不多。轰炸习以为常,当局还充分利用和管理躲空袭的岩洞,让机关到岩洞上班,学校办岩洞教育,救亡宣传队也利用岩洞进行宣传和演出,每个医院都有特定的岩洞容纳患者,在岩洞最内层特设的产房里,在炸弹落下时也有婴儿诞生,被医生和父母取名为“洞生”……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一从危机中挣脱出来,就在忧虑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在敌后的迅猛发展,逃到河内的汪精卫已经由日本方面秘密护送出河内返上海。日本人也向蒋介石伸出诱降的手。蒋介石又在考虑怎么对付共产党了,因而下令秘密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的训令,在好些地方,限共、反共的摩擦又不断发生,愈演愈烈。叶剑英对于作为国民党抗日主战派的白崇禧,抱着团结统战的方针,热情地鼓励他要作抗日的民族英雄,因而对广西当局所作的有利于抗战的实事,给予了称赞。叶剑英对白崇禧说:“人家说,广西在政治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尚空言,而很迅速地提出实际的办法。有办法,而且办得快。在敌机大轰炸威胁下的桂林,能够保持井然有序,实属难能可贵呀!”

白崇禧听了自然十分高兴。抗战前那几年,李宗仁常驻广州联络各方,由他坐镇广西家里,实干几年,赢得了一个“全国模范省”的称号,他自是十分得意。现在,李宗仁在江北主持五战区,又由他在家乡担任经管南方几省的桂林行营主任,广西的事也能具体兼顾,他当然要把自己的地盘经营好。他现在担心的还是蒋介石。撤出武汉、缩守西南的局面形成以后,蒋介石的势力也逐渐侵入了广西,使他和李宗仁深感不安。抗战以来,他跟在蒋介石身边,深知蒋介石时时都想和日本人谈和。蒋介石亲口对他讲过不止一次,说日本人不会攻武汉,因为日本人要和我们谈和。可是日本人还是打下了武汉;但是蒋介石谈和之心还是未死。不久前,他对黄旭初、李任仁等高级干部分析形势时就告诫大家:“老蒋只要一有机会跟日本人谈和,到那时就会牺牲我们。我们必须提防,多和反蒋及反对谈和的人士联络。”他想,以中共为代表的进步势力随着抗战深入而高涨,他可以联络利用之作为同蒋介石暗中对抗的政治资本。他不但亲自嘱咐桂林警备司令王泽民,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负责人员的安全予以多方保护,还要他身边的刘仲容、刘士衡多给八路军办事处联络关照,协助解决具体困难。连共产党的大叛徒,曾任红军总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的张国焘,也曾得他暗自收留在桂林。因张国焘在城里居住,人多嘴杂,不易保密,他又将其送到他老家会仙乡去隐居,每月发给生活费500元。他曾经打算请杨东莼出任桂林行营秘书长,并以李任仁为行营政治部主任。他为此问过蒋介石。蒋介石对李任仁的任命表示同意,而对杨东莼则否决。蒋对他说:“凡是反党(国民党)反中央的人,希望你不要用他们。”既然杨东莼没有能就任,李任仁也拖而不就。在年初召开的国民党五中全会上,蒋介石重新解释“抗战到底”的“底”是什么?不是要打到鸭绿江边,而只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他听了更为忧虑: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不就是老蒋处心积虑地要将桂系等各地方势力吃掉的原状么?!因而,他常到旧藩署的广西建设研究会去看望,主张多多聘请各方来桂进步人士为研究员。万一时局有变化,就联络进步人士撑持广西的局面。他和李宗仁在一起回顾历史时讨论过,认为1936年六一运动时,老蒋几十万大军不敢进攻广西是由于各党派和进步人士来撑台的缘故。广西建设研究会还邀集一部分研究员组织“宪政促进会”,要求国民党中央结束一党专政,实行民主宪政。胡愈之起草了“广西宪政促进会”成立宣言。他看了后,还作了一些修改,认为可以公开发表。于是,《广西日报》和广西建设研究会所办的刊物《建设研究》都登载了。他认为国民党中央控制在蒋介石嫡系手里,桂系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心有未甘,要求结束一党专政,实施宪政,既可使桂系有扩展的机会,又能博得全国人民好感。他当然乐意。可是,宣言发表后,他接到国民党中央电报,要立即撤销宪政促进会的组织,他只好让李任仁停止宪政促进会的活动。他对于蒋介石,虽然不得不服从,但是也不得不提防。这也促使他容许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这里发展抗日救亡活动,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在撑住局面。因此,听说杨东莼先生邀请叶剑英去建设干校讲课,他就主动提出陪同前往,以表示感谢叶剑英将军对广西培养地方干部的支持。他听李任仁说叶剑英早年到过桂林,便问:“听说叶将军早就到过桂林?”

此时,他们已走出城东,叶剑英骑在马背上侧身望了望身后的桂林城,慨然而答:“细算起来,那是十八年前了,为准备北伐,我曾经作为大总统随员,跟随孙中山先生来到桂林,在王城里参加了中山先生的整军活动。尽管岁月流逝,但记忆犹新呵!” 白崇禧说:“叶将军当年追随中山先生,筹备创办黄埔军校,是很有威望的教官。健生早已敬仰。得你来给广西的干部学员上课,我也感到荣幸。” 叶剑英说:“白将军,如今国土沦陷,抗战深入,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才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来到天圣山下。杨东莼带领几个干部已在路口迎接。走过那些简陋的竹篱笆打墙的校舍时,传来了整齐、嘹亮而有力的歌声。大家唱的是干校校歌——

礼堂上,学员们身穿一色的灰布军装,扎皮带,打绑腿,踏草鞋,分班排列得横直都成线。向叶剑英、白崇禧齐刷刷地敬礼之后,一声口令,又齐崭崭地坐在小板凳上,每人左膝上垫上一块同样大小的写字板。 叶剑英当时身穿八路军的灰布军装,腰间扎着宽皮带,高大轩昂,英姿勃勃,在学员们的掌声中走到讲桌前。这儿的气氛,场面,确实使叶剑英想起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来讲课之前,李克农介绍过这个学校的背景。想不到团结抗战,使延安抗大的精神也能在这漓江之畔开花结果。叶剑英浓眉下的眼睛扫视着台下学员们一张张严肃而生气勃勃的脸,自己不由得有点激动。会场静悄悄。在开始讲课之前,叶剑英再次立正,将右手五指刷地举向帽檐,向大家敬了一个军礼致意。

全场掌声雷动。白崇禧也大声地鼓掌。 这天是1939年5月21日。叶剑英讲课的题目是《当前战局之特点》。有人还记得这个八路军的叶总参是这样开头的:“共产党的血与国民党的血,在抗日战场上是流在一起的……”也有人记得,叶帅开始是用广东客家口音的普通话讲话,大家听得较为吃力;叶帅又接受大家的要求,改用广东粤语讲课,流利亲切,会场十分活跃。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