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宗教哲学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第153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百依百顺有奸心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华杉 2713 2018-03-20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 曹操注:“详,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 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指挥作战的事,在于顺着敌人的意图,让他得志,让他松懈,然后打他。 杜牧注:“夫顺敌之意,盖言我欲击敌,未见其隙,则藏形闭迹,敌人之所为,顺之勿惊。假如强以陵我,我则示怯而伏,且顺其强,以骄其意,候其懈怠而攻之。假如欲退而归,则开围使去,以顺其退,遂因而击之。皆顺敌之旨也。”

我们要打敌人,又找不到他的空隙,那就把自己隐藏起来,敌人要做什么,都顺着他,别惊动他。假如他强悍,要欺负我,我就示弱示怯,显得很害怕,让他逞强,让他骄傲,等他懈怠,然后设埋伏打他。假如他想撤退回国,我就开围一面,让他退出,然后击其惰归。 害人的道理都一样,就是顺着他,让他自己变坏。所以忠言逆耳,而奸臣对你都是百依百顺。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并敌一向”,是并兵向敌,朝着一个方向,就是集中兵力攻其一点。 曹操注:“并兵向敌,虽千里而能擒其将也,是谓成事巧者也。” 指挥作战的事,在于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让他得志松懈,然后悄悄集中兵力,朝着一个方向,一举击之,则长驱千里,擒敌杀将,这就是巧妙能成事。

战例就是前面学过的,匈奴冒顿灭东胡的故事。冒顿杀了他父亲头曼单于继位。东胡见他初立,欺负他,派使者来说:“头曼的千里马不错,能不能送给我们?”朝臣们都说东胡无礼。冒顿说:“就一匹马,怎么不能给友邦呢?”给了。 东胡又来使者,说冒顿单于后宫美女那么多,分一个给我吧。朝臣们激愤,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要发兵攻打东胡。冒顿却说:“一个女人,怎么不能给兄弟呢?”给了。 这样,不仅东胡认为冒顿软弱可欺,冒顿自己的朝臣都觉得他没出息。过了一阵子,东胡又来使者,说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块千里荒地,是无主之地,划界归我们东胡吧。 冒顿再召集朝臣会议。一些大臣心想你连老婆都可以送人,一块荒地算什么呀,再给呗,还问我们干啥,于是说给。

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给人!”杀了主张给地的大臣,即刻起兵,千里突袭东胡。东胡毫无防备,东胡王被杀,土地、人民、牛羊,全都归了冒顿。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 这是保密需要。曹操注:“谋定,则闭关以绝其符信,勿通其使。” 决定战争行动之后,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禁止两边百姓往来,也不许敌国使者进入。这样防止军情泄露,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情况。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厉”,严厉、严格、认真的意思。 “诛”,曹操注:“诛,治也。”商议决定。 在宗庙里秘密、认真地谋划军国大事。 杜牧注:“言廊庙之上,诛治其事,成败先定,然后兴师。” 张预注:“兵者大事,不可轻议,当惕厉于庙堂之上,密治其事,贵谋不外泄也。”

所以这里是两层意思,一是谋定而后动,先胜后战,赢了再打;二是计于庙堂之上,运筹帷幄之中,要绝对保密。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开阖”,“阖”,是门扇。曹操注:“敌有间隙,当急入也。” 敌人一旦露出破绽,当急速乘隙而入。 不过有时失败也在这里,敌人露出那“破绽”,可能正是诱我们亟入的假象。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先其所爱”,先占领敌人最心疼的战略要地。比如李世民战窦建德,先抢占了虎牢关,就把窦建德挡在关外了。曹操注:“据利便也。” 杜牧注:“凡是敌人所爱惜依恃之所为军者,则先夺之也。”战略要地也好,粮草辎重也好,凡是他爱惜的,倚仗的,就夺了他。 “微与之期”,这四个字怎么解又费劲了。

曹操注:“后人发,先人至。”后发先至,他没说“微与之期”四个字啥意思。 杜牧注:“微者,潜也,言以敌人所爱利便之处为期,将欲谋夺之,故潜往赴期,不令敌人知也。” 杜牧解释了“微”,是潜,不让人知道。这个说得通,所谓微行,微服私访,就是潜行的意思。 杜牧解释的“期”,是期待的地方,期待的目标。 所以“微与之期”,是秘密潜往我们期待的目标。但这“期”的主语就是我,不是“之”,不是敌人,所以还是不完全通。 陈皞、梅尧臣、王皙、张预四人的注意思一样,都是受曹操“后人发,先人至”六个字的影响。“微与之期”,与后发先至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说,“微”,是把消息微微泄露给敌人。因为我们先占了那里,如果敌人不知道,所以他不来,怎么办呢?所以要微微把消息泄露给他,让他跟来,我们才能打他。

我觉得这四位发挥太多了。这四位,加曹操、杜牧,六个人的解释我都不满意。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将军的《译注》。他的注解很简单,“微与之期”,就是不要和敌人约期会战。 再查,“微与”,就是“不应该这样”的意思。《礼记·檀弓下》,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嗟来之食的典故: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喊他“嗟!来食!”他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的。 曾子听闻后说:“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郑玄注:“微,犹无也。无与,止其狂狷之辞。”孔颖达疏:“微与者,微,无也;与,语助。言饿者无得如是与!”

所以“微与”,就是不要。 “微”就是“无、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就是:“不是这个人,我跟谁去呢?” “微与之期”,战争不是决斗,不要跟敌人约好时间地点按时打,而是随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践墨随敌”,问题又来了。“墨”,是规矩。木工锯木板打家具,先划上墨线,然后照那个线锯。问题在“践”,这“践”,是守规矩,还是不守规矩? 按理应该是守规矩,践行嘛!但是古文“践”同“剪”,灭除的意思,所以说是不守规矩,也对。 杜牧说是守规矩:“墨,规矩也,言我常须践履规矩,深守法制,随敌人之形,若有可乘之势,则出而决战也。”

贾林说是不守规矩:“践,除也;墨,绳墨也。随敌计以决战事,惟胜是利,不可守以绳墨而为焉。” 曹操注:“行践规矩无常也。”他没说践是守规矩,还是不守规矩。他说守规矩的时候不守常法。 郭化若将军注:“实施作战计划时,要灵活地随着敌情变化作相应修改,来决定军事行动。” 这是正解。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曹操注:“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 开始时像处女一样沉静柔弱,一旦敌人露出破绽,则动如脱兔,让敌人来不及抵抗。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