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政治经济 低智商社会·如何从智商衰退中跳脱出来

第32章 产地造假很常见

不用说,食品造假特别是产地造假的原因不止一个,因此一味地把责任推给经营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认为,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是,我们消费者比如说家庭主妇的集体智商低下是否也是造假的原因之一呢? 这么说可能没道理,因为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日本家庭主妇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国产的比较好”,但事实上,很多商品都隐瞒了产地,能识别出产地的消费者更是凤毛麟角。比如,把关溢青花鱼这种高级货和普通的青花鱼放在一起,你能凭味觉辨别出来吗? 所以说有时候过分地将问题拘泥于产地上,实在是没有必要。 关于产地,现在法律上有诸多漏洞。在以前的原产地证明中,对原产地的定义也是模糊不清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导致上市的新泻县鱼沼稻米是实际产量的20倍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这里,以浜名湖的鳗鱼和国产的玄蛤为例说明一下。 把从马来西亚抓到的鳗鱼放到浜名湖里游上一周,它就成了浜名湖产的鳗鱼,把朝鲜的玄蛤放到日本的砂浜睡上一个月,它就成了日本产的玄蛤。 这样做,难道它们就可以被称为浜名湖产的鳗鱼和国产的玄蛤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产的鳗鱼幼仔还是从马里亚纳海沟游向日本海域的呢!仅仅是产地不同的话,即便是分析染色体也看不出什么差别。所以,我只能认为那些说“味道不一样,还是国产好”的人一定是具有某种特异功能的。大部分高丽参是在日本培育好幼苗后,再拿到韩国种植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是在最合适的地方进行生产。 马、牛的产地就更难说了,肯定不能说饲养地就是它们的产地;当把它们运到松阪和近江进行肉食加工时,这里就是它的产地了。但严格说来,这里也不是它的产地,只是进行肉食加工的场所罢了。

这样的事情,政府机关成天也在做。 关于商品的名称,各个经营者常常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命名,而政府部门对这种命名的判定也是一拖再拖,找不到好的区分方法。比如说静冈茶和鹿儿岛的茶,到底应该制定何种标准来区分。像这样的问题,不论是产业界还是政府部门都不知道如何决定,用高尔夫的术语来讲,就是四周都是桩。 这些问题,不管是从我的感觉还是从普通消费者的感觉来说,似乎都能称为“产地造假”,事实上也就是那么回事。 就像前面所说的,因为消费者是不能根据味道的不同来判断产地的,消费者之所以有那种“国产信仰”,完全是因为政府和商家的相互配合,随意制定相关规则而造成的。
注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